一、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判刑多久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在刑事訴訟事務中,“以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及家屬積極作出民事賠償作為酌定情節在量刑中被充分考慮”已在司法實踐中被普通運用。因此,民事賠償部分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實刑的期限。
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狈盖翱钭铮氯酥貍?,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故意傷害致死怎樣認定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典型的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致死的成立,客觀上要求傷害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對死亡沒有故意,但具有預見可能性。既然是傷害致死,當然應將死亡者限定為傷害的對象,即只有導致傷害的對象死亡時才能認定為傷害致死。但對于傷害的對象不能作僵硬的理解,尤其應注意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
易言之,在傷害對象與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應根據行為人對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有關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來認定是否傷害致死。
(1)如果行為人甲對被害人乙實施傷害行為,雖然沒有發生打擊錯誤與對象認識錯誤,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丙卻仍然實施傷害行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如果行為人A本欲對被害人B實施傷害行為,但由于對象認識錯誤或者打擊錯誤,而事實上對C實施傷害行為,導致C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處理事實錯誤的法定符合說,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罪不只是為了保護特定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保護一切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行為人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也傷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傷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傷害致死也是如此。B與C的身體均受刑法保護,發生對象認識錯誤或打擊錯誤并不影響A的傷害行為性質,理當以故意傷害致死論處。
(3)如果行為人張三對李四實施傷害行為,既沒有發生事實認識錯誤,也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王五,由于某種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則難以認定張三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
在故意傷害罪當中,出現死亡的結果必然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情況。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此時考慮到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損害結果,那么對犯罪分子做出的處罰也是很重的。按照《刑法》中的規定來看,這樣的情況下一般起刑點就是10年有期徒刑,而最高的時候則可以判處死刑。
故意傷害罪無罪辯護小技巧
未成年人故意傷害輕傷怎么處罰
故意傷害罪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全責對方跑了算逃逸嗎
2020-11-14傷殘怎么做司法鑒定,鑒定流程是什么
2020-11-27怎么打官司
2021-02-06離婚夫妻財產房屋分割問題
2020-12-23協議管轄錯誤怎么辦
2020-11-24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違反限購政策買房協議有效嗎
2021-02-07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不贍養老人有繼承撫恤金權嗎
2021-02-15反擔保合同的保證期間多久起算
2021-03-05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合同法欺詐撤銷的相關規定
2020-12-27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投保了交強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還有沒有投保必要?如要購買選擇
2020-12-26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如何理解
2021-02-05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