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意殺人罪當中,造成的最嚴重的損害結果自然也就是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有些時候雖然是故意傷害,但最終過夜出現了致人死亡的損害結果。這就讓一些人分不清楚了,究竟這個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之間有什么區別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區別有哪些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這兩種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傷害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兩種情況。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種情況中的兩種罪,都造成相同的結果,因此,必須準確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
傷害致死與殺人既遂在客觀方面都產生了死亡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他人,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傷害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雖然只產生了傷害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如何判斷行為人故意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細致的問題。必須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考慮行為人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也要考慮作案時的客觀環境,作案的全過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實搞清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判明行為人主觀要件的具體內容。
二、相約自殺是故意殺人嗎
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托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需要注意,即使是在故意殺人中其實最終出現的損害結果也有可能是造成了被害人人身損害,而不是必然導致死亡結果,但這樣的情況下也是按照故意殺人罪來定罪處罰的,只不過因為實際損害結果沒有那么嚴重,自然在處罰上面也不會那么嚴重。對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來講,就算是故意傷害罪當中最嚴重的結果了,那么此時對行為人往往也就是會定格處罰。
故意殺人賠償標準是什么
什么是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判多少年?
故意殺人罪會見筆錄要點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機構如何進行消費爭議仲裁
2021-02-08樓房被遮光可以要求補償嗎
2020-12-20擔保合同期限最長是多久
2020-11-25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如何預防房屋中介糾紛,房屋中介糾紛怎樣防范
2020-12-12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嗎
2021-02-19無證駕駛車輛肇事,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9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土方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1-03-15拆遷沒有協商有強制評估嗎
2021-03-11拆遷補償方案要公示多久
2021-03-07拆遷公司來簽訂補償協議是合法的嗎
2021-01-21有地契的房子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25買拆遷房辦房產證時房主加價怎么辦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