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過當殺人可能判處無期嗎
根據防衛手段和情節在具體認定是否可能判處無期,即防衛過當是有可能判處無期的。防衛過當致對方死亡即涉嫌故意殺人罪。按照刑法規定犯故意殺人罪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我國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對于防衛過當構成犯罪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在司法實踐中,確定何種情況下減輕、減輕多少,何種情況下免除處罰,一般應當綜合考慮防衛的具體目的、過當的程度、罪過形式以及防衛行為所保護權益的性質等個方面的因素。同時服刑期間制止了他人犯罪屬于有重大立功表現,對有期徒刑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符合減刑條件的減刑幅度為:如果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般一次減刑不超過一年有期徒刑;如果確有悔改表現并有立功表現,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一般一次減刑不超過兩年有期徒刑。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悔改表現突出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得超過兩年有期。
防衛人進行防衛是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損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其目的是出于反擊和制止正在實施的不法侵害,這是防衛過當的前提條件。實際上,防衛過當符合正當防衛的前四個條件,僅僅是不符合第五個條件,防衛過當應具有正當防衛的前四個條件,即正當防衛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時間條件、對象條件和主觀條件。這四個條件缺少任何一個,都不可能成立防衛過當,而是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如挑撥防衛、假想防衛、防衛不適時、防衛第三者等。這些防衛沒有正當防衛的主客觀基礎,其本身是非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按刑法規定的罪名定罪處刑。
本質防衛過當是一種輕微的犯罪行為,它的本質應當是較輕的社會危害性。這是因為,從防衛過當的整個過程來看,防衛人雖然出于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為目的,但是有一定的罪過心理,在主觀上對自己反擊和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和結果持放任態度或疏忽大意、過于自信的態度,客觀上防衛人的行為明顯超過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的限度。損害了不法侵害人被刑法所保護的部分利益,防衛行為也就由最初的正當防衛轉化為犯罪行為,而正當防衛的本質是社會的有益性,犯罪的本質是社會危害性,因此,防衛過當既是具有社會有益性,又具有社會危害性,但其社會危害性是主要的,所以說防衛過當是輕微的犯罪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工傷鑒定后傷情加重可以重新鑒定嗎,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網貸逾期被仲裁怎么辦
2020-12-28國家賠償是指什么,哪些情形可以去申請國家賠償
2021-01-09轉讓股權被拒辦變更登記怎么辦
2020-11-11法院起訴離婚的程序有哪些
2021-01-19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如何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競業限制范圍
2021-01-09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保險合同內容變更的條件及訂立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29保險理賠需要哪些流程,保險理賠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