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案情介紹】
王某與前妻生育2個子女,王甲和王乙,均已成家。1986年,王某與李某登記結婚,婚后兩人與王甲的兒子王丙一起共同生活。2003年12月8日,王某因病去世。王某生前主要由王丙贍養。1988年王某與李某建造了一棟約200平方米的二層磚木結構的房屋和王某與李某共有存款46400元作為遺產進行分割。在繼承的過程中,王甲、王乙、王丙與李某就遺產分割發生糾紛,訴至法院。
【分歧意見】
本案在審理中對王丙的繼承權存在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王丙對王某的遺產有繼承權。理由是王丙與王某和李某長期共同一起生活,對王某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應視為第一順序的繼承人,與王甲、王乙享有同等的繼承權。
第二種意見認為,王丙對王某的遺產沒有繼承權。理由是王丙是王某的孫子,是直系血親晚輩,不能視為第一順序的繼承人。
第三種意見認為,王丙對王某的遺產可以適當分得一部分。理由是王丙與王某和李某長期共同一起生活,對王某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是可分得遺產的人。
【審判結果】
法院最后采納了第三種意見。本案王丙并不存在代位繼承的情形,也不屬于《繼承法》第十條和第十二條規定的法定的繼承人的范圍。所以將王丙視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缺乏法律依據。王丙雖是王某的直系晚輩,但以王丙之父王甲還健在為由,忽視王丙對王某所盡的贍養義務而剝奪王丙對王某遺產的繼承權,與《繼承法》相關的立法和司法解釋精神不符。《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配給他們適當的遺產。”這一條是承認非繼承人酌情分得遺產的權利。可分得遺產的人是指參加繼承的繼承人以外的不得參加繼承的人,即可以是非法定繼承人,也可以是不能參加繼承的法定繼承人范圍內的人。可分得遺產的人包括兩種;一是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二是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或贍養較多的人。王丙屬于第二種可分得遺產的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店鋪轉讓合同房東要簽字嗎
2021-01-22地役權和租賃權沖突
2021-01-13二審發回繼續審理還要交律師費嗎
2020-12-09死刑核準期間能否申訴
2020-12-20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流程怎么走
2021-01-03破產債券移送管轄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26做精神司法鑒定多少錢
2021-03-26保全是怎么執行
2021-03-20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女職工哺乳期能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25準予離婚調解書不服怎么辦
2020-12-22離職了工資要次月發這違法嗎
2020-12-09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出口產品責任險理賠案例
2021-03-08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責任范圍是什么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