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中的直接責任人員如何認定?
直接責任人員認定標準刑法沒有規(guī)定,在理論上存在重要作用說及行為方式說等不同主張。前者主張以在單位犯罪中的作用為標準,作用大的單位犯罪參與人就是直接責任人員,后者主張參與單位犯罪的行為方式為標準,具有直接性的參與行為就是直接責任人員。相關司法解釋兼采了上述兩個標準,在對主管人員的認定上采用了行為方式標準,把實施具有決定、批準、授意、縱容、指揮單位犯罪的人員作為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而在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認定上采用了重要作用說。
二、單位犯罪直接責任人員的含義
1、單位意志性。單位犯罪直接責任人員的行為具有單位意志性,而非這些直接責任人員的個人意志。這個整體意志包括單位的正常合法行為以及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本案中,從表面上來看,李某基于幫助,參與到犯罪單位的犯罪活動,似乎是單位犯罪的直接責任人員。但透過表面看本質,李某是為了幫助其姐姐進入某公司,其進入公司雖然是為了公司利益,但并非由其自主經營,體現其個人意志,李某還是聽從張某的授意。可以看出,李某遂為某公司牟利,但其行為不具有單位意志性。
2、非專門犯罪性。單位犯罪的直接責任人員的行為特征應該是,其除了實施犯罪以外,還從事其他的合法的正常營運活動,其行為具有非專門犯罪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此司法解釋的內涵是單位犯罪主體人格否認之刑法理論,基于幫助目的實施犯罪活動,使用人格否認的理論,顯然也不應認定為單位犯罪的直接責任人員。本案中,李某進入某公司,而該公司并非專門實施犯罪行為,還銷售民用液化氣,不應認定為單位犯罪的直接責任人員。
我國的法律會在各個方面都規(guī)范著公民的權益和行為,如果在日常中公民做出了任何的違法行為后,不僅會造成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同時也會給社會治安造成影響,所以國家的司法機關是一定會對犯法的公民做出處罰決定,處罰標準會根據涉案情節(jié)來決定。
根據我國法律公司法財務負責人兼職監(jiān)事是否可以?
雙罰制文件對單位直接負責人如何認定?
分公司變更負責人需要什么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按摩推拿醫(yī)療事故如何索賠
2021-03-04離婚中偷拍偷錄能作為訴訟證據嗎
2021-02-23做法醫(yī)鑒定幾天出結果
2020-12-13商標侵權應當承擔商標侵權責任嗎
2020-12-21入室盜竊并殺人怎么判刑
2020-12-02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結婚自由的保護措施有什么
2021-03-16崗位變更合同書怎么寫通知
2020-12-10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qū)別
2020-12-05丟貨了公司就不發(fā)工資可以嗎
2020-12-25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環(huán)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yè)險
2020-12-12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關系人有哪些
2020-11-29車輛發(fā)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