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賠償的監管體制的這一塊,確實我國的司法體系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的,面對申請國家賠償,有很多基層民眾自己就會覺得有些望而卻步。可是在某些地方政府以國家的名義進行征地工程,但實際上個程序都是違法的,這種做法肯定最終損害的是民眾本人的利益。那有些民眾其實也比較關注,征地程序違法國家賠償是否可以申請?
一、征地程序違法國家賠償是否可以申請?
我國《土地管理法》第78條第2款規定:“非法批準征用、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我國《國家賠償法》第4條第3款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的,受害人有請求賠償的權利。”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7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造成損失的,有權請求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9條2款規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從上述法律規定來看,我國確定了土地征收侵權的行政賠償制度。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征收的過程中違反了《憲法》、《土地管理實施條例》等法律和法規,并造成了被征收人土地權益受損的后果的,符合國家賠償要件。所以,被征收人可以選擇行政訴訟的途徑對自己的權益進行救濟。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適用國家賠償法、行政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在賠償的范圍計算上,依《國家賠償法》第28條規定,“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害的,按直接損失給予賠償,不賠償間接損失”。
二、征地程序違法的主要類型
行政法治原則要求具體行政行為要符合法定程序,否則就是行政程序違法,我國無論立法還是實務,一直存在輕程序的錯誤傾向,在土地征收中也不例外,在征地中,違反程序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方面:
1、違反征地流程順序
根據前述法律法規,完整的征地順序包括:建設項目許可-告知征地-征地調查-征地聽證-征地安置和補償。其中《征用地公告辦法》和《國土資源聽證辦法》對公告程序和聽證程序作了專門規定。此外,《土地管理法》45條規定,征用農用地先辦農用地轉用審批,經國務院批準農地轉用時,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準權限內批準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準權限的,應當另行辦理征地審批。《土地管理法》第46條規定,國家征用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第48條規定,征地補償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在2006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家重新調整了建設用地的審批方式,今后國務院不再分批次審批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而是由省級人民政府匯總后一次申報。在實踐中,未批先征,未批先用,未經聽證程序而批準補償安置方案,不按照法定程序公告補償協議,征地后不辦理所有權與使用權變更手續等現象較為普遍,其中國家和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的這類問題最為突出。
2、違反時間與空間限定
時間和空間對任何程序規定來說,可起到將實體目標與實體權利明確化、具體化的效果。例如,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按照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值的6到10倍補償。”目的是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這里,土地征用補償標準定位為前三年平均值,就是將“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這一較為主觀的目標原則具體化;征地程序的空間設定,主要體現為轄區的設定與決定過程的公開范圍兩個方面。在轄區方面,對土地征收的審批,我國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了地類和數量與機關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地塊的重要性越高,數量越大,審批機關的級別越高。我國土地管理法第45條規定,征用土地實行國務院和省級政府兩級審批,國務院批準征用土地的權限是征用基本農田、征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35公頃和征用其它土地超過70公頃以上的情形;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權限是征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低于35公頃和征用其它土地低于70公頃的情形。然而,目前土地征收中,“化整為零”、“下放審批權”、“分級限額審批”、“特事特辦”、“一事一議”、“越權審批”等現象普遍存在。這就造成了較低級別的土地行政部門可以繞開上級機關的監督而徑行自批自用現象。這種規避審批轄區的做法,實際導致權限較低的征地機關處分了價值較高或數量較大的土地;而在決定過程的公開范圍方面,征地機關的遮掩和回避往往使被征收人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權利,并成為一些個案中被征收人無法及時主張權利的主要原因,為“非法圈地”打開了方便之門。
3、違反法定方式
作為程序構成要素的方式是指行為的表現形式,行政行為必須以一定的方式為載體,法定的方式對認定征收行為性質,確定征收行為效力和責任歸屬有重大意義。比如單獨選址項目需要提供的材料有31種之多,所有材料必須是書面形式。并且在經歷縣國土資源局→縣政府辦→縣長簽字→市國土資源局→市政府辦→市政府秘書長→市長簽字→省廳→省政府辦→省政府秘書長→省長簽字等環節過程種,也必須是直接書面的形式。我國實行世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征地程序流程較長,經歷的審批環節較多,實踐中,一些用地單位急于用地,某些審批部門主管領導以口頭或電話這種短、平、快形式批準開始征地的情形屢見不鮮。
由此可見,征地程序違法國家賠償的這種做法是受法律所保護的,因為在國家賠償法當中規定,如果政府違背程序征收土地,這對于土地使用者來說是一種侵權行為,并且已經造成實際損失的話是可以請求賠償的,應該說征地程序違法申請國家賠償這是屬于行政賠償的一種,但一涉及到國家賠償的問題,最好還是尋求業界專業律師的幫助。
2020年最新征地政策有什么規定?
福建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
2020新農村征地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看守所的行為違法會導致司法賠償嗎
2020-11-27上海市公證服務收費標準收費項目收費標準
2021-03-08委托人租房協議有效嗎
2020-12-15成立公司是否需要實繳出資
2020-12-28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期限除斥期間
2020-12-05肇事逃逸中二次肇事如何處罰
2020-11-23合同債權的法律界定是什么
2020-11-29教師被開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1-29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勞動合同關系保存期幾年
2021-01-13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