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聯系是什么?
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聯系是都是屬于一種犯罪的行為,犯罪預備,我國刑法第22條第1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蔽覈?a href='http://www.bjxgfjob.com/xingfa/10.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刑法學界認為這只是對犯罪預備行為的描述,并非犯罪預備的概念。根據這一規定及有關刑法理論,犯罪預備形態,是指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開始創造條件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行為的犯罪停止形態。如預備犯罪工具、創造犯罪條件等。犯罪預備具備以下特征:
1、行為已經著手實施犯罪預備行為;
2、犯罪預備行為必須是在著手實施犯罪前停止下來;
3、犯罪預備行為停止在犯罪預備階段必須是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
二、犯罪中止的概念
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情形。
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時間性、中止的自動性、中止的客觀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個特征
(1)中止的時間性;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發生在犯罪預備階段,也可以發生在犯罪實行階段;犯罪還沒有形成結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動恢復原狀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現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動性;即行為人認識到客觀上可能繼續實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棄原來的犯罪犯罪意圖。
(3)中止的客觀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須是沒有發生作為既遂的犯罪結果,否則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沒有發生任何犯罪結果,而是沒有發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
我國《刑法》第24條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三、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1、概念不同
犯罪預備,是指做實施犯罪前的準備工作;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自動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犯罪中止。
2、處罰不同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在當代社會,現在對于我們國家不同階段的一個犯罪行為,他所進行的一定的量刑標準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們國家的犯罪預備,他僅僅是剛剛開始來進行一定的犯罪工具的準備,或者說是制造一定的條件,所以他的處罰比較輕微的。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被政府收購要什么條件
2020-11-27現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公司贈與員工股權協議書有效嗎
2021-03-03沒領結婚證的婚姻關系如何了斷
2021-02-22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道路交通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9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擔保提存的給付條件
2021-02-02民事訴訟是要刑事案件完結之后才能受理嗎
2021-02-20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勞動合同以什么形式訂立比較好勞動合同何時生效
2020-12-12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調崗通知范文
2020-12-15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人壽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23現行的家庭財產保險險種對比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