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態
間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態
刑 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成立一般應具備以下三個特征:第一,行為 人已經著手實施犯罪。即行為人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中具體的犯罪行為。至于行為是否實行完畢,不影響犯罪未遂的成立。第二,沒有發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結果。這是區別犯罪未遂與既遂的主要標志。第三,沒有發生危害結果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這一特征將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區別開來。
因為在間接故意中,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與否是持一種放任態度,當法律上的危害 結果發生時,則已成立犯罪既遂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間接故意和過失的相同之處:二者都是預見到了危害結果可能發生。
不同點是:間接故意是在預見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采取的態度是放任,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漠然,認為發生危害結果也無所謂,采取這種放任的態度,漠視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是間接故意,
而過失犯罪是預見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是輕信可以避免。在主觀上,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的區別就在于主觀上對危害結果的態度不同。由于這種態度的不同,對社會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過失犯罪就比間接故意輕一些。
綜上所述,對于簡介故意犯罪是放任犯罪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以是屬于犯罪既遂的一種基本形態,是不存在犯罪未遂的形態的,所以在司法量刑當中,會堅持罪刑法定的原則,對嫌疑人會按照犯罪既遂來進行量刑。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故意犯罪中的犯罪形態有哪些?
共同故意犯罪條件有幾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不安抗辯權需要還定金嗎
2021-03-17買房貸款辦不成違約怎么辦
2021-03-22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無證駕駛跑了會有什么處罰
2020-12-22死緩減刑后最低執行期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什么是遺贈扶養協議 ?
2020-11-24現在國家承認事實婚姻嗎
2021-01-03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航空意外傷害保險怎么賠的
2021-02-24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及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3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拆遷不簽字會強制執行嗎
2021-01-28拆遷補償財產分割起訴期限是多久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