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的表現形態
一是行為人明顯只具有輕傷的故意,但過失造成重傷;
二是行為人明顯具有重傷的故意,客觀上也造成了重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沒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的未遂犯。
故意傷害致死的成立,客觀上要求傷害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對死亡沒有故意,但具有預見可能性。既然是傷害致死,當然應將死亡者限定為傷害的對象,即只有導致傷害的對象死亡時才能認定為傷害致死。但對于傷害的對象不能作僵硬的理解,尤其應注意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
簡言之,在傷害對象與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應根據行為人對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有關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來認定是否傷害致死。
(1)如果行為人甲對被害人乙實施傷害行為,雖然沒有發生打擊錯誤與對象認識錯誤,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丙卻仍然實施傷害行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如果行為人A本欲對被害人B實施傷害行為,但由于對象認識錯誤或者打擊錯誤,而事實上對C實施傷害行為,導致C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處理事實錯誤的法定符合說,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罪不只是為了保護特定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保護一切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行為人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也傷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傷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傷害致死也是如此。B與C的身體均受刑法保護,發生對象認識錯誤或打擊錯誤并不影響A的傷害行為性質,理當以故意傷害致死論處。(3)如果行為人張三對李四實施傷害行為,既沒有發生事實認識錯誤,也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王五,由于某種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則難以認定張三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去法院申請行使留置權
2021-01-02環境污染糾紛誰有舉證責任
2021-03-13哪些財物不能質押
2020-12-17多個保證人如何分攤債務
2020-11-10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和欠款利息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8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
2020-11-25結婚時收的禮品如何認定
2021-02-05能索要十幾年未給的贍養費嗎
2021-02-01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離婚案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4車禍怎么賠償傷者
2021-01-05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怎么處理
2020-12-21載同事上班遇車禍判賠153萬之律師說法
2021-02-10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如何進行人壽保險理賠呢
2021-03-07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保險合同簽訂后可以撤銷嗎
2021-03-25財產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1-02-24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