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賄罪的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是違法的,卻故意而為之。
一、受賄罪主觀方面的基本內容
受賄罪的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是違法的,卻故意而為之。受賄罪的主觀方面為直接故意,不管在理論界還是司法實務過程中,已經達成共識。按照學界的通說,受賄罪的主觀方面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就認識因素而言,主要值的是受賄人認識到自己的鎖收受或者索取的財務為賄賂財務,并且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行賄人謀取不當的利益屬于違法范疇。就意識因素而言,主要指的是受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且有實施職務行為回報的犯意。例如受賄人僅僅收取財物,而沒有實施職務行為為他人謀取利益,則不夠成受賄罪,但可以構成其他的犯罪。相反,受賄人雖有實施職務行為以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故意,但并沒有無索取或著收受他人賄賂的意圖,也不能構成受賄罪的故意,因此受賄罪的直接故意包括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二、有關受賄罪主觀方面的爭議
(一)對受賄罪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界定
我國1979年刑法并未對“為他人謀取利益”作出具體的規定,同時也沒有立法和司法機關也未出臺有關的司法解釋,為司法實務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198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補充規定》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集體經濟組織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至此,“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在法律上有了依據。同時,1997年刑法第385條也規定了“為他人謀取利益”為受賄罪的評價條件。對于“為他人謀取利益”屬于受賄罪的主觀要件還是客觀要件,則一直是理論界、司法實務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有兩種具體的觀點:
(1)客觀要件說。認為“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受賄罪的客觀要件,即行為人必須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
(2)主觀要件說。認為“為他人謀取利益,只是行賄人與受賄人之間貨幣與權力互相交換達成的一種默契。就行賄人來說,是對受賄人的一種要求;就受賄人來說,是對行賄人的一種許諾或曰答應。”①因此,為他人謀取利益只是受賄人的一種心理態度。
單位受賄罪與受賄罪區別
收受賄賂后又上交的構成受賄罪嗎?
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構成受賄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3-23商帳追收的費用由誰出
2020-12-24欠錢公司破產債權人如何討債
2021-01-25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2020-12-07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勞動合同逾期多久視為解除
2021-03-19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坐飛機購買航空意外險有必要買嗎
2020-12-09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是否可以延長
2020-11-13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權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