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法律依據是什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第二編相關規定,刑事立案作為刑事訴訟開始的標志,是每一個刑事案件都必須經過的法定階段,是法律賦予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一種職權,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立案。其作用是為了準確、及時地揭露和懲罰犯罪,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是準確評價社會治安形勢和進行正確決策的重要依據。其材料來源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的犯罪事實或者獲得的犯罪線索;單位和個人的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的報案或者控告;犯罪人的自首。只有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保衛機關,處在同犯罪做斗爭的第一線,在日常的執勤和執行任務過程中有可能發現犯罪,在偵查、預審工作中也有可能發現犯罪事實、犯罪線索,這些都是公安機關立案的材料來源。
二、公安機關接受立案材料要注意哪些事項?
1、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都應當接受下來,然后依法處理,而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或推諉。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這里“緊急措施”是指保護現場、先行拘留嫌疑人、扣押證據等措施。
2、報案、控告和舉報可以用書面或口頭形式提出。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和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后,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根據這一規定,報案、控告和舉報認識片面或錯誤造成的控告、舉報與事實不符,甚至錯誤;而誣告則是故意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目的在于陷害他人。
綜上所述,群眾發現犯罪活動或者自己被詐騙的,應該盡快的報案,公安機關拿到立案材料后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啟動立案偵查程序。這些在刑事訴訟法中有專門的章節做出規定和要求。公安機關沒有立案也不說明理由的,報案群眾可以到檢察院申訴。
立案之后撤案是什么意思
詐騙多少錢應該立案?
瀆職罪立案標準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逃婚犯法嗎
2020-11-16合同沒有約定付款日期怎么辦
2021-01-18教授猥褻學生,學生是否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82020江蘇省揚州市的精神損害賠償標準
2021-03-15民法典規定的維修基金有途有哪些
2020-12-29委托律師所要提供哪些資料
2021-02-05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討回債務
2020-11-12開便利店需要辦理什么證件
2021-02-07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怎么定性
2020-11-16沒煙草證賣煙怎么處理
2021-03-21普通累犯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1-01-29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夫妻共同財產一方去世怎么分割
2021-01-19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12-27家暴離婚精神賠償標準是多少,家庭暴力如何取證
2020-11-17警察如何辦理治安案件
2021-01-31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人壽保險的類型和條件有哪些
2021-03-20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