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法律依據是什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第二編相關規定,刑事立案作為刑事訴訟開始的標志,是每一個刑事案件都必須經過的法定階段,是法律賦予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一種職權,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立案。其作用是為了準確、及時地揭露和懲罰犯罪,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是準確評價社會治安形勢和進行正確決策的重要依據。其材料來源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的犯罪事實或者獲得的犯罪線索;單位和個人的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的報案或者控告;犯罪人的自首。只有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保衛機關,處在同犯罪做斗爭的第一線,在日常的執勤和執行任務過程中有可能發現犯罪,在偵查、預審工作中也有可能發現犯罪事實、犯罪線索,這些都是公安機關立案的材料來源。
二、公安機關接受立案材料要注意哪些事項?
1、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都應當接受下來,然后依法處理,而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或推諉。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這里“緊急措施”是指保護現場、先行拘留嫌疑人、扣押證據等措施。
2、報案、控告和舉報可以用書面或口頭形式提出。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和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后,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根據這一規定,報案、控告和舉報認識片面或錯誤造成的控告、舉報與事實不符,甚至錯誤;而誣告則是故意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目的在于陷害他人。
綜上所述,群眾發現犯罪活動或者自己被詐騙的,應該盡快的報案,公安機關拿到立案材料后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啟動立案偵查程序。這些在刑事訴訟法中有專門的章節做出規定和要求。公安機關沒有立案也不說明理由的,報案群眾可以到檢察院申訴。
立案之后撤案是什么意思
詐騙多少錢應該立案?
瀆職罪立案標準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口頭裝修合同是否成立
2020-12-22長沙統一標準解決醫療糾紛 醫院自己舉證無過錯
2020-12-17責令恢復原狀是行政強制執行嗎
2021-03-08法律規定公職人員違紀如何處分
2021-01-29監視居住算羈押期限嗎
2021-03-04對方不領法院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0-11-14給別人擔保銀行凍結賬戶怎么辦
2021-02-02離婚財產保全時需要證據嗎
2020-11-23被財產保全了銀行卡還能用嗎
2021-01-12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交通事故全責無力賠償怎么處理
2020-11-17使用權房可以轉讓嗎
2020-12-08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