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十六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第二十八條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返還財產;
(二)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依照本條第(三)、(四)項的規定賠償;
(三)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四)應當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五)財產已經拍賣的,給付拍賣所得的價款;
(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
(七)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日)
第一百二十一條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二條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一百三十四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數罪并罰能否判緩
2020-11-30大學生實習期可以簽什么合同
2020-11-18一時疏忽將人撞死的,會被判死刑嗎
2021-02-25股權轉讓后還需要去稅務局辦理什么嗎
2021-01-26商品房住房面積怎么計算
2020-12-27“假結婚”與“假離婚”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0-11-26撫養費的相關費用包括哪些,撫養費數額怎么確定
2020-12-31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水電安裝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0退休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25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企業財產保險的費率一般為多少
2021-03-16車禍自己受傷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3-01鼓勵保險公司承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
2021-02-03什么情況下借款人須購買保險
2021-01-29在農村承包田地搞養殖要不要簽合同
2020-12-12土地承包都經常出現哪些法律法規問題
2021-01-16土地承包及其程序是什么
2020-11-09拆遷獎勵時間過了怎么辦
2021-01-10公有房屋拆遷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