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十六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第二十八條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返還財產;
(二)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依照本條第(三)、(四)項的規定賠償;
(三)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四)應當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五)財產已經拍賣的,給付拍賣所得的價款;
(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
(七)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日)
第一百二十一條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二條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一百三十四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需要聽證嗎
2021-02-07什么是律師風險代理,風險代理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0-11-15怎么查自己是否有罰單
2020-11-14行政處罰多長時間有滯納金
2020-11-21大學生校園貸事件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5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實習期工資怎么算
2020-11-15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意外傷害的保險有哪幾類
2020-11-16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代理人的承認可以視為當事人的承認嗎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