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偵查的人需要拘留嗎?
立案偵查的人不一定需要拘留。拘留一般不超過14天,最長不能超過37天。如果,這時候還不能批準逮捕的,應當解除強制措施。
對于公安機關依法決定和執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別規定的公安機關提請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時間和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的時間的總和。
二、刑事拘留后會被判刑嗎
不一定會被判刑,但判刑的可能性比較大。
第八十二條 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三、立案的條件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于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后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公安機關在接到民事主體的報案之后,若是達到了了立案標準,會立即開始偵查,在偵查期間若是發現民事主體實施了犯罪行為,那么可以拘留該主體,但是若沒有掌握確切的證據,就不得向當地的檢察院提出批捕的請求。
立案偵查原則有哪些
公安立案偵查有期限嗎,什么是立案偵查
檢察院立案偵查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修路征地未得到補償怎么投訴
2020-12-10教育部部署高考,高考移民是什么
2020-11-30婚外情會坐牢嗎
2021-03-25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保證書里面的提到賠償費用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當場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備案
2021-01-12事實收養公證怎樣辦理
2021-03-02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和親戚斷絕關系違法嗎
2021-01-25為什么集資房五年后才能交易
2021-01-06用人單位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合不合法
2021-01-03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提交哪些資料
2021-02-19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保單是否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