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本罪具有如下特征:
1、客體特征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合同的管理制度、誠實信用的市場經濟秩序和合同當事人的財產所有權。合同詐騙罪使合同詐騙罪及其司法認定中的幾個問題成為侵犯他方當事人財物的不法手段,嚴重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交易秩序和競爭秩序。刑法單設此罪以保護我國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合同詐騙罪的犯罪對象是公私財物。“對于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而言,簽訂合同的著眼點不在合同本身的履行,而在對合同標的物或定金的不法占有”。合同僅僅是詐騙采用的手段形式。
2、客觀特征
從本質上講,合同詐騙罪屬詐騙犯罪的范疇,在客觀構成上完全適用詐騙犯罪的構成模式。即: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行為人或第三人獲得財產→被害人的財產損失。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在簽訂或履行合同過程中,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對方當事人數額較大的財物的行為。這里的虛構事實指行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實,騙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現形式主要為: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3、主體特征
本罪的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實踐中,“應當注意從單位犯罪的犯罪意志的整體性和利益歸屬的團體性兩點把握究竟是個人合同詐騙罪還是單位合同詐騙罪。而且,這兩點之中,利益歸屬的團體性應當優先考量”。對那些以單位名義實施的而實際犯罪謀取的利益歸屬直接責任人員的合同詐騙犯罪一律應以個人犯罪論處。
4、主觀特征
合同詐騙罪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過實施行為實現某種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犯罪目的僅存于直接故意中。因此合同詐騙罪這種目的型犯罪只能存在直接故意的形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約責任的5種承擔方式
2021-02-01傷殘鑒定一般在哪里做
2021-02-01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是如何認定的
2020-12-13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2020-12-10共同債務人和連帶債務人的區別
2021-03-05工亡賠償的勞動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1-02-18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個人投資開發房地產應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27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健康保險事業部應當持續具備什么條件
2021-01-07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分紅保險問答
2020-12-12林地承包多少錢一畝
2020-11-09土地流轉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是指什么意思
2020-12-23新農村拆遷補償多少一平方米
2021-01-14平頂山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