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根本區別在于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誠意,亦即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對方財物的目的。沒有這一目的,只是因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因遭天災人禍或市場變化等客觀原因,使當事人無能力繼續履行合同的,只能作為經濟合同糾紛處理。但是,目的是人的主觀內在的心理活動,認定目的不能只憑行為人的口供或陳述,而是要根據案件的各種客觀事實進行綜合判斷,避免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根據實踐經驗,小編認為一般應注意考察以下幾方面:
1、行為人有無實際履約能力。一般情況下,有履約誠意的,都是有履約能力的,否則就不會簽訂合同。而合同詐騙者則往往是根本沒有履約能力的。
2、行為人簽訂合同有無使用欺騙手段。合法企業簽訂合法有效的合同,沒有適用欺騙手段,且有履約能力,一般是可以證明其有履約誠意的。但是,對于根本無意履約的合同詐騙行為而言,是不可能沒有欺騙的。這種欺騙可以在簽訂合同之時,以虛構的單位或者以偽造票據、虛假產權等手段簽訂根本不可能履行的或者是使對方在發覺被騙時無法追回損失的合同,也可以是在簽訂形式有效的合同之時,隱瞞自己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的真實意圖,在獲取對方財物之后即逃匿。
3、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有履行合同誠意者,必然會努力創造條件履行合同,而合同詐騙者一般是不會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的,有的即使履行部分合同,也是為了騙取對方信任,以達到騙取其財物之目的。收受對方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之后,即逃匿的,根本不履行合同,不論其合同形式上是否有效,其詐騙意圖確定無疑,當然構成合同詐騙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 堅 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聘用講師,執業于浙江合德律師事務所。早年畢業于云南大學,以優異的專業成績獲得法學、金融學雙學位,王堅律師經過全面系統法律理論和律師職業培訓,理論功底扎實。實踐中,具備全面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訴訟、仲裁等法律程序,執業五年以來,先后辦理四百多件各類民商事、刑事案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辦案經驗。擅長領域:保險、銀行、證券、物流、建筑工程、商品房糾紛,以及刑事辯護、交通事故等人身損害糾紛、各類經濟合同糾紛,曾辦理過多項涉及公司的非訴案件,擔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勤勉盡責,誠實守信,為您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什么是股權眾籌
2020-12-20交通事故鑒定費和訴訟費還誰承擔
2020-12-06勞動合同解除方式
2020-11-20p2p對于借款協議有法律責任嗎
2021-01-23沒有責任認定書能起訴嗎
2021-03-25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有什么
2021-02-07房屋不滿意可以拒交中介費嗎
2021-01-11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