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現場,一名自稱是女方“親屬”的人向新郎說,因為手機沒有電,要求借個手機打個電話,新郎二話沒說就拿出了新買的蘋果5S交給“親屬”;可在撥打電話過程中,這名“親屬”以現場太吵,慢慢走到場外,新郎也完全相信他是自己的親屬,并沒有太在意,但3分鐘過去,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親屬”就此沒有回來,新郎這時意識到肯定遭遇了被騙……
試問,如果這名“親屬”被抓獲,那么該如何定性呢?
【分歧意見】
本案在討論過程中,存在著多種意見。有說定侵占罪;有說定搶奪罪的。但最多的是在定詐騙罪與盜竊罪之間爭論。
認為定詐騙罪的理由是:“親屬”向新郎謊稱自己手機沒電借用手機,并乘其不備溜走,系以虛構事實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財物,構成詐騙罪。
認為定盜竊罪理由是:“親屬”借用新郎手機,只是臨時借用,新郎在場并沒有喪失對手機的控制。后來“親屬”尋機溜走將手機據為己有,系盜竊行為,構成盜竊罪。
【評析意見】
筆者贊同本案定性為盜竊罪。分析如下:
1、“親屬”的借用手機據為己有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首先我們來看看詐騙罪(既遂)在客觀上必須表現為一個行為發展過程:行為人實施欺騙行為——對方陷入或者繼續維持認識錯誤——對方基于認識錯誤處分(或交付)財物——行為人取得或者使第三者取得財物——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在認定一行為是否構成詐騙,應注意理解“對于基于認識錯誤而處分財物”中的“處分”行為的確切含義,這里的“處分行為”不僅要求客觀上有處分財產的行為,而且要求主觀上有處分財物的意識,這也是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的關鍵要素,換而言之,在被害人沒有處分意識的情況下,宜認定行為人違反被害人的意識而轉移占有,不能認定為詐騙罪。
本案中,“親屬”冒用親屬名義向新郎借用手機,因為行為人的欺詐讓新郎陷入錯誤認識,自愿的把手機借給該名“親屬”,但新郎并沒有因為這樣把手機處分給這位“親屬”的意思表示。因此不構成詐騙罪的成立要件。
2、“親屬”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盜竊罪的犯罪對象必須是他人占有的財物。刑法上的占有是指事實上的支配,不僅包括物理支配范圍內的支配,而且包括社會觀念上可以推知財物的支配人的狀態。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采取自認為不會被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察覺的方法,將財物非法占有的行為。秘密竊取,可以是被害人不在場時實施,也可以是被害人在場、趁其不備時實施。
本案中,“親屬”假意借用新郎手機,后乘其不備把手機據為己有而溜走,使之手機脫離新郎的控制與支配的范圍,顯然符合秘密竊取的行為。因此,應當定性為盜竊罪。
另外根據目前刑法學界的學者們的最新觀點“公開盜竊說”。該觀點把盜竊罪作了擴大解釋,以和平手段獲取他人財產的行為都是盜竊;傳統上采用秘密手段實施的盜竊屬于狹義的盜竊,當著被害人的面,采用和平的手段獲取其財產,是廣義的盜竊,即公開盜竊。按照這一觀點,本案中的“親屬”也可稱之是以和平手段,當著新郎的面把手機脫離新郎的掌控范圍外而據為己有,符合公開盜竊,成立盜竊罪。
綜上,本案中“親屬”的行為應當定性為盜竊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就是醫療事故罪嗎
2021-03-25學籍檔案去向
2020-12-10調整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程序
2021-01-13車被扣了怎么辦罰完款才能拿車嗎
2021-03-23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服刑人員假釋考驗期內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1-03-11原告不拿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1-01-18非法同居有罪嗎
2021-01-07后媽能告繼子不贍養嗎
2020-12-18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行
2021-02-26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買方逾期付款要付滯納金嗎
2021-03-19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員工對集資房享有什么權利
2021-02-21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什么是家庭財產保險
2020-11-13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偽造保單該如何報案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