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合同詐騙的表現形式
一、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勾當
行騙者為了便于實施詐騙的目的,專門持偽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證件,到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義招聘員工、培訓員工,由員工進行詐騙,整個詐騙過程,真正的幕后策劃人始終不露面。因此,合同詐騙案件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業務員或一般員工,而隱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劃人因為極少直接與受騙者接觸,從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義行騙,可以減少行騙的風險,增加行騙手段的隱蔽性。更有甚者,公司連自己招聘的員工都騙,情節十分惡劣。
二、重操舊業者多屢騙不爽
行騙者多數是具有多次行騙劣跡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識破,便馬上聞風而逃。當他們認為風聲不緊的時候,就會重操舊業。因為他們對于行騙手段十分熟悉,所以在很短時間內他們便可以迅速成立詐騙組織,實施詐騙行為,而且,為逃避法律懲罰,他們會吸取教訓,得手后立即銷聲匿跡,給有關部門查辦造成困難。
三、運用見證手法騙取信任
合同詐騙公證和律師見證的形式,是較為流行的法律見證形式。正是由于這兩種形式社會效果好,也為老百姓所熟知,行騙者容易抓住這種心理,從而體現其合作項目和合同的真實性。受騙者此時更多的想法是,合作項目和合同都是受法律保護的,若對方違約,通過法律程序可以保障自己的權利。這也使得受騙者心里如吃了定心丸一樣,完全相信行騙者,從而被行騙者多次騙走財物,有時甚至連續被騙還毫無察覺。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通常在受騙者尚且猶豫不決時,行騙者只要使用這種辦法,受騙者都會信以為真從而受騙上當的。
四、冒用他人名義實施詐騙
犯罪分子身份證、單位證明等證件均為偽造,并非常善于偽裝,虛張聲勢甚至假借他人資產以顯示其實力,投其所好甚至對受害單位方主管人員進行行賄,以騙取其信任。
五、偽造擔保票據非法獲取
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虛假產權證明作擔保實施合同詐騙。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偽造此類票據,足以亂真,或以非法手段獲取,不易被察覺。
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公證可否進行財產分配
2020-12-10勞務糾紛是否屬勞動監察范圍
2021-03-24工傷致殘疾,如何索賠殘疾賠償金
2021-02-01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1離婚需要賠償嗎
2021-01-01毒糖果致男童死亡投毒者應承擔何種刑責
2021-03-18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房屋中介有權收取中介費嗎
2020-12-04房地產開發項目開發流程
2020-12-19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對于被保險人來說在處理三方關系時應注意什么
2021-03-24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幾個問題
2021-02-08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2020-12-22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轎車自燃保險公司及時理賠商家代位求償
2020-11-30買了保險≠進了保險箱 六種情況下汽車出險不賠
2021-01-03拆遷安置房產證辦理費用
2020-12-10房屋拆遷補償一個人多少個平方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