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東代表訴訟前置程序法條是怎么規定的?
股東在提起訴訟前,必須向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提出請求令公司提起直接訴訟。只有在董事會、監事會接到該請求,怠于行使職權追究侵害公司利益者的責任時,股東才有權提起代表訴訟。法律規定股東代表訴訟的前置程序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公司內部監督機制。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股東代表訴訟的前置程序分為三類:
(1)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人存在侵害公司利益的情形的,前述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公司監事存在侵害公司利益的情形的,前述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公司人員以外的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前述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董事會、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股東代表訴訟的特征
1、股東代表訴訟由股東行使
股東代表訴訟是基于股東所在公司的法律救濟請求權而產生的,這種權利不是股東傳統意義上的因其出資而享有的股權,而是由公司本身的權利而傳來的,由股東行使的。因此,注意股東直接訴訟和股東代位訴訟的區別。股東直接訴訟是直接根據其出資而享有一定的起訴權,維護自身的權益,而股東代表訴訟只是股東代表公司行使一定的訴訟請求權,其獲得的利益或判決的結果都只是由公司承擔,而與股東私人利益并無掛鉤,股東只是作為股東身份間接地享有公司獲得的利益而已。
2、 原告必須是公司的股東
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必須是公司的股東,一人或多人都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但并非只要是公司的股東,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不同的國家對該制度有不同的限制,其旨在防止某些惡意的股東進行濫訴,如前文所述,作為原告的股東必須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
3、法院判決結果直接由公司承擔
法院判決的結果直接由公司承擔。股東作為名義上的訴訟方,股東沒有任何資格、權利和權益。也就是說原告股東不能取得任何權益,法院對該案的判決結果都直接歸結于公司承擔,這是股東代位訴訟最典型的特征,這說明股東只是代表訴訟的過程而已。
由此可見,其實在股東代表訴訟之前,法律的規定是寄希望于讓公司通過內部的這些監督機制來解決存在著的問題,當然在有些公司可能就沒有監事會,沒有監事會的情況下就應該直接向監事提出相關的書面請求,總之不能忽略了公司內部監督機構的職權。
股東代表訴訟有哪些情形?
股東抽逃出資的形式有哪些
股東退股有哪些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發起驅逐出境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0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程序的步驟
2021-03-20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
2020-12-21退休金是單位發還是國家發
2021-02-17預防接種造成醫療事故如何鑒定
2021-02-23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保密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2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父贈與繼子房產兒子有權反對嗎
2021-01-25非法轉讓土地是否有追訴時效
2021-03-10母親能追要多年的贍養費嗎
2020-12-14房屋遺產繼承公證費用怎么算
2021-02-27想訴訟離婚,女方把結婚證藏起來怎么辦
2021-03-02談法人型聯營合同終止后續法律問題的處理
2020-11-16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在國外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