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父母出自購房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時的房產權利歸屬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第二款:“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為了更好理解,以一個案例為例:
案情簡介:
小吳和小孫結婚一年就懷上了寶寶,兩家父母決定用各自積蓄為小夫妻買套房子以便互相照料。于是小孫的父母出資120萬元、小吳的父母出資80萬元買了套二手房。當小吳提出產權要在他名下時,小孫父母想反正一家人寫誰名字都無所謂,便一口答應。哪知寶寶出生后,小夫妻為生活瑣事矛盾漸生。此時小孫父母開始后悔當初的決定。雖然產證上只寫了小吳的名字,可自己畢竟出了大部分房款,當時也從未表示過出資是送給兒媳的,如果小兩口離婚,無論如何女兒也是有份的。
法律規定: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第二款:“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李*正律師點評:
現實生活中,一方父母出資后,雖然表面上將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另一方名下,但究其原因,既有同意贈與另一方的情形,也有可能是為了登記方便或符合各地的購房政策要求的考慮。如果僅根據不動產登記在另一方名下這一事實,就認定一方父母的出資視為對另一方的贈與,可能導致產權登記與出資真意不符,對于為子女購房出資傾注畢生積蓄的一方父母而言,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在處理前述糾紛時,先要探究雙方父母在出資時真意,如雙方對產權歸屬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如無特殊約定,從平衡雙方父母利益的角度出發,小孫父母的出資應認定為是對小孫的贈與,小吳父母的出資應認定為是對小吳的贈與,即小吳的份額為40%,小孫的份額為60%,從而達到雙方對該不動產按份共有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在認定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時,沒有區分該出資是婚前還是婚后。這是因為父母在子女結婚前出資購買不動產的意圖是促使子女早日締結婚姻關系。《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也明確,婚前雙方父母的出資一般應分別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在此前提下,雙方用該贈與出資購買不動產,形成的亦是按份共有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我國醫療訴訟模式的法律與道德分析
2020-12-09房產公司合并資質怎么處理
2020-11-21公司注冊資金要實繳嗎
2020-11-14刑法對減刑的規定
2020-11-27父母離婚后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力
2021-02-05精神病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17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被判拘役也注銷戶口嗎
2021-02-17網簽的房屋可以保全嗎
2020-12-20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出口運輸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1-01-27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