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的關系,近代民法大致有兩種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立法模式認為,土地與建筑物是一個物,建筑物是土地的重要成分。德國《民法典》第94條規定,附著于土地上的物,特別是建筑物,以及與土地尚未分離的出產物,屬于土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不存在土地和地上物分別登記,分別流轉,以至出現權利主體不一致的情況。以日本為代表的立法模式認為,建筑物和土地是兩個獨立的不動產。中國臺灣地區也是這種模式。由于土地和房屋在法律上屬于不同的物,但事實上二者又無法分離,建筑物必須依附于一定的土地,當土地和房屋所有權不能歸屬于一人時,就只能通過地上權的關系來處理,也就是通過土地所有人為建筑物所有人設定地上權的方式解決建筑物的占地問題。
中國采取的民法模式
中國大陸和日本及中國臺灣相同,堅持認為土地和地上的房屋屬于不同的物。由于中國堅持土地公有制,而房屋卻一直是私有財產,土地和房屋的分離有歷史的合理性。在土地公有制不可動搖的前提下,堅持房屋與土地的分離,對于實現房屋的流轉,維護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權益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這種土地和房屋的分離,隨著房屋和土地的分別登記日益得到強化。
中國采取立法的原因
立法者為什么采取這種做法,而不是法定地上權的做法來解決土地和房屋權利的沖突,不得而知。主是為了方便司法。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土地和房屋在自然上不可區分,所以當權利人將土地使用權或者房屋所有權轉讓或者抵押時,將它們一并轉讓或納入抵押,這對司法者來說操作最為簡便易行。但是,這種簡單的做法恐怕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1)、當時立法者乃至整個學界對法定地上權制度缺乏深入的研究。1990年《城鎮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暫行條例》頒布實施的時候,中國的土地使用權剛剛開始有限度的流轉,民法研究非常膚淺,法定地上權的精湛設計對大多人來說聞所未聞。
2)、中國實行土地公有制,私人不擁有土地所有權,私有的房屋是建立在土地使用權(類似傳統的地上權)基礎之上的,而土地使用權年限相比來說較短,如果在土地使用權上再設定土地使用權或者地上權,恐怕成本過高,而且,理論上也存在很多難點。
3)、當時土地使用權制度主要是解決土地的有償使用問題,對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更多的是限制。使用權流轉導致的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分屬于不同主體的情況基本上還沒有進入立法者的視野。所以,從管理的角度來說,房地合并抵押的簡單劃一的做法是最方便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2-26不按時發工資怎么辦
2021-03-02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定
2021-01-03家長因兒童傷害誤工費的索賠可以得到支持嗎
2021-01-13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借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0如何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效力
2021-01-20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怎樣寫婚外情離婚起訴書
2020-11-11土地糾紛告狀村委會是民告官嗎
2021-02-20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個人雇主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0-11-30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0-11-08交通事故保險拒賠范圍有哪些
2021-02-16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于印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全資直屬企業暫行管
2021-03-04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的規定
2021-02-11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離婚后,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將會被如何處理
2021-03-17國有土地出讓必須凈地嗎
2021-02-14房屋拆遷中,收到評估報告補償就成定數了嗎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