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法》里使用了“責任限額”這個詞,這個詞并不是《保險法》中的概念,我們可以理解為“責任限額”就是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保險金額,可是這就會產生沖突:即第三者責任保險中,保險金額往往與保險公司實際賠償額存在差距,誰又來承擔這部分差距呢?
從《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來看,在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時,以過失責任為歸責原則,有過錯方承擔民事責任;而在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后,以無過失責任為歸責原則,無論機動車方有沒有過錯,都要承擔民事責任,只是可以根據行人方的過錯大小,減輕或者免除自己的民事責任。這種情況下,被保險人實際應該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也就是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數額,可能少于投保的保險金額。比如,一輛汽車車主投保責任保險時,保險金額10萬元。該汽車某天在高速公路上撞了人,保險公司首先拿出錢來搶救受害人,花了8萬元,后來經過有關機關判定,交通事故主要由于受害人橫穿高速公路導致,汽車方最多只承擔1萬元賠償責任,那么保險公司也只應承擔1萬元賠償金責任,請問已經支付的7萬元應該怎么辦?
《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保險公司在先行賠付、墊付保險金的時候必然縮手縮腳、瞻前顧后。不利于保障受害人,也會使《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積極意義大打折扣。
對此,我認為究其法律本意,乃首先要保障受害人之權益,而并非為剝奪保險公司利益,亦非要使受害人可以合法不當得利。所以,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條規定,保險公司必須首先拿出錢來拯救受害人,而不論保險責任是否成立、也不論保險責任范圍究竟多少。只要是合理搶救費用不超過保險金額的,保險公司均應先墊付。如果最終確定保險金數額少于搶救費用的,差額部分可以比照本條款中“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規定,由保險公司向責任人、受害人追償。
而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必然以確定被保險人的損害賠償責任為前提、條件,以被保險人實際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為保險公司實際承擔的保險金數額,但是最高不超過投保的保險金額。這一點,與第七十五條規定有很大不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上班時間腦梗如何賠償
2020-12-08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哪些法律關聯
2020-12-07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租房合同復印件有效嗎
2021-03-11收集婚外情離婚賠償證據的方式
2021-02-28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雙方同意斷絕關系合法嗎
2021-03-04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代拍協議范本
2021-01-31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保險評估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1"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事故保險理賠要幾天
2021-03-01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車上人員責任險什么情況免賠
2020-12-13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為什么要為車輛買保險?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