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公務人員數量很多,在大的基數作用下,職務犯罪就顯得較頻繁。因為職務犯罪具有危害性大的特點,所以我國法律對其打擊也較嚴厲。那么,在我國的法律里,怎樣才是職務犯罪?為此,小編在下文中整理了該問題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怎樣才是職務犯罪?
一、什么是職務犯罪
在這個名詞里面我們必須了解什么是“職務”。“職務”在我國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內容復雜的組合性概念。目前在我國的職務分類中主要有:法定職務、事定職務、執行職務、管理職務、決策職務、臨時職務、固定職務、領導職務、非領導職務等等,我國的職務分類大典中記載有:8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職業。 在職務這個名詞中,所謂的“職”:就是職責、職權、職掌、這個職業就是“掌管”的意思。“務”呢,就是由職而產生的,所應承擔的任務、事務、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職”,就要承擔一定的事物,同時,根據職務的不同,相應地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職務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國家工作人員、企業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進行非法活動或者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破壞國家對職務的管理職能,依照刑法應當受到處罰的行為的總稱。
二、職務犯罪的構成及其要件
要了解職務犯罪的構成就必須知道一般犯罪的構成我國刑事法律中規定,某一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觀與客觀要件的總和。這種主觀要件與客觀要件是法定的是一般犯罪的基本要求。
(1)職務犯罪主體:職務犯罪的主體在我國法律中規定:一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二是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中的國家工作人員、三是人民團體中的工作人員、四是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
(2)職務犯罪的主觀要件: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種心理與心理狀態。
(3)職務犯罪的客體要件:侵害的是國家對職務活動的管理職能。
(4)職務犯罪的客觀要件。我國法律規定職務犯罪的客觀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利用職務之便;二是濫用職權;三是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務。
以上內容就是對“在我國的法律里,怎樣才是職務犯罪”問題的詳細解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簡單來說,職務犯罪需要滿足犯罪主體、主客觀條件等四項基本特征。如果您對此問題還有其他疑問,您還可以咨詢律霸網職務犯罪律師。
職務犯罪的種類有哪些
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有什么刑事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使用假離婚證會坐牢嗎
2021-01-18動物侵權的認定和賠償
2020-12-08股東起訴解散公司多久立案
2021-01-06兼并重組的債務包括什么
2020-12-05事故全責方死亡家屬能要求無責方賠償嗎
2021-02-07交強險在哪些情況下不理賠
2020-12-29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商業銀行可以轉讓經營許可證嗎
2021-01-17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多少
2020-11-18有購房合同但是沒有房產證可以保全嗎
2020-12-15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競業禁止補償金標準是什么
2020-12-23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被他人撞骨折可以走自己的意外險嗎
2020-12-27家庭財產保險的現狀如何
2020-12-02人身保險合同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1-01-25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