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子轉讓費
房屋轉讓費:房屋過戶過程中需繳納的各種稅費。
費用包括
項目比率
房房產局住宅征收的費用有:登記費50元/套。印花稅票5元/本,印花稅票0.05%(合同),交易手續費住宅4元/平方米。契稅2%由財政部門征收,
另稅說明
另二手房出售前需要到地稅部門報稅。中介費用以物價局核準的收費標準為準與中介企業協商。營業稅是由地稅局核定,請咨詢你房屋所在地的地稅分局。
賣方手續
1.賣方夫妻雙方到場攜身份證原件、婚姻證明材料(結婚證或戶口本)原件和復印件都需要一份,未婚的一般會需要提供未婚證明,產權證原件及復印件都需要準備一份.
2.買方本人需要攜身份證原件到場,交易資金要全額托管,必須是工-行和徽商銀行設立的賬戶。
3.二手房交易房產局對住宅征收的費用有:登記費50元/套。印花稅票5元/本,交易手續費住宅4元/平方米。契稅2%由財政部門征收,另二手房出售需要到地稅部門報稅。
投入使用的房地產買賣雙方,應當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合同文本可以使用房屋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示范文本,也可使用自制合同。使用自制合同的,當事人在過戶申請前應委托經市房地局認定的法律服務機構進行預審,法律服務機構對符合規定的自制合同,提出預審合格意見。市、區、縣房地產交易管理機構受理過戶申請后,應對買賣雙方提供的申請過戶資料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如下:
一、當事人提供的材料是否合法、有效;
二、申請書填寫的內容與提供的材料是否一致、無誤;
三、房地產的權屬是否清楚,有無權屬糾紛或他項權利不清的現象,是否屬于《房地產轉讓辦法》規定不得轉讓的范圍;
四、受讓人按規定是否可以受讓該房地產;
五、買賣的房地產是否已設定抵押權;
六、買賣已出租的房地產,承租人是否放棄優先購買權;
七、買賣共有的房地產,共有人是否放棄優先購買權;
八、房地產交易管理機構認為應該審核的其他內容。
買賣雙方當事人對于市、區、縣房地產交易管理機構作出的不予過戶決定有異議,可向市房地局申請行政復議,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辦理房屋產權過戶的手續和費用:
1、5年內的房屋過戶,需要由賣方交納個人所得稅。5年以前的不需交。
2、第1次過戶要交納1.75%的訖稅(財政部門收取)
3、6元/平方米的手續費(房管局收)
4、房屋評估費按評估后總價的5%收(評估事務所收)
5、公證費較高300元
轉讓房子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確認房屋產權
不管是買賣、贈與還是繼承,首先要確保的就是房屋的產權是否有問題。比如,如果房屋是共有產權的,必須要經過共有人的同意才可以出售;如果房屋已經被抵押了,那就需要先向抵押權人詢問房子是否可以出售;如果房屋已經被查封,那就不能進行交易。
2、?小心簽訂合同
不論是贈與還是買賣,房屋所有權發生了轉移就必須簽訂房屋轉讓合同,但是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小心謹慎。規范的房屋轉讓合同中必須注明房屋和交易當事人的基本信息,并且一定會寫明違約責任和合同的生效條款等,看清楚合同的具體內容后再簽訂。
3、?明確具體流程
房屋轉讓既然分為買賣、繼承和贈與三種形式,那么在辦理的時候就需要清楚不同形式的房屋轉讓是如何辦理的。這三種形式的辦理流程是不同的,交易的稅費也會有所差異,所以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
4、?避免交易無效
在進行房產交易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出現交易無效的情況,否則就會給當事人帶來損失。交易無效的情況一般有房屋已經被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房屋被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房屋沒有依法進行權屬證書的領取登記、房屋的權屬具有爭議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房子轉讓費是怎樣的相關法律知識。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房子在轉讓的時候會產生一定費用,但是這個費用是合法的,所以我們要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繳費。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合同需要交社保嗎
2020-11-092020年最新征地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15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機構怎么規定
2021-02-13處理人事爭議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2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17外國投資者未按規定報送投資信息如何處罰
2020-12-10哪些三維商標是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的
2020-11-1040平米房子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1-30父母是億萬富翁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23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西安市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有哪些
2021-01-02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勞動合同范本(2008用人單位版)
2020-11-24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離職補償金標準含年終獎嗎
2021-01-02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