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瀆職行為可分為濫用職權行為和玩忽職守行為兩種類型,所以,對于本罪的主觀方面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出發予以認定。
對于“玩忽職守型”的食品監管瀆職罪的主觀方面,學界并無爭議,認為其主觀方面為過失,即應當預見自己玩忽職守的行為可能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但是,對于“濫用職權型”的食品監管瀆職罪的主觀方面,學界則存在較大的爭議,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只能是間接故意;
第二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只能是過失;
第三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間接故意;
第四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
第五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濫用職權的行為會發生破壞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關的正?;顒樱瑩p害公眾對食品安全監管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合法性、客觀公正性的信賴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食品監管瀆職罪的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第九十三條的規定可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中的一種類型。長期以來,我國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存在身份論和公務論的爭議。身份論認為,國家工作人員犯罪是一種職務型犯罪,作為犯罪主體的國家工作人員必須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而公務論則認為,犯罪主體是否國家工作人員,應以是否從事公務來決定,而不問其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資格身份;還有學者主張,應當將身份與公務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者不可偏廢,即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必須具有一定的資格身份,如果不具有資格身份,則不可能從事公務,而具有資格身份的人,如果從事的僅僅是勞務,也不是國家工作人員。
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嚴重后果”雖然是本罪的構成要件,但宜作為客觀的超過要素,不要求行為人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交通事故索要醫療賠償要注意什么
2021-02-02隨意傾倒危險廢物構成環境污染罪怎么處罰
2020-12-09如何準確地認定行政處罰對象的資格
2020-12-09申請強制執行是否停止計算利息
2020-12-11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合同債權最常見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30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勞動合同以什么形式訂立比較好勞動合同何時生效
2020-12-12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該將重復保險的情況告訴各保險人嗎
2020-11-11自然災害車受損強保會賠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