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早晨6時左右,河南省內鄉(xiāng)縣某村農民黃某(71歲)騎著裝滿蔬菜的人力三輪車趕往縣城出賣時,在距離縣城不到3公里的312國道上與迎面駛來的一輛兩輪摩托車相撞,造成黃某和摩托車駕駛人張某共同受傷的交通事故。該事故經(jīng)縣交警隊認定,張某應負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黃某在交通事故中無責任。事故發(fā)生后,黃某入住縣醫(yī)院治療,其傷情經(jīng)醫(yī)院診斷為:右顥骨骨折、右顳部硬膜外血腫伴氣顱,需住院治療。2008年7月18日,黃某出院后,在多次要求賠償無果的情況下,將張某訴至法院,要求張某賠償其包括誤工費4300元在內的各項損失。黃某為支持其誤工的主張,向法院提交了其所在的村民委員會的證明,以證明其多年來一直靠種菜、賣菜為生。但張某認為,黃某主張的誤工費于法無據(jù),原因是黃某已年過七旬,屬于自然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因而拒絕賠償。
【分歧】
本案在審理中,對于黃某請求的誤工費應否予以支持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認為,黃某請求的誤工費不應得到支持。理由是:參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年3月9日發(fā)布的《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guī)定辦理企業(yè)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的規(guī)定,國家法定的企業(yè)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而黃某已年過七旬,屬于自然喪失勞動能力人,因而其該項請求不應得到支持。
第二種認為,黃某請求的誤工費應當?shù)玫街С帧@碛墒牵狐S某雖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但法律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自然人在多大年齡下喪失勞動能力。且黃某提供的村委會的證明也證實其仍然依靠自己的勞動為生,并沒有喪失勞動能力。同時,盡管我國司法解釋中規(guī)定了“喪失全部或部分勞動能力”的字眼,但賠償?shù)臉藴什⒉皇菃适У膭趧幽芰Γ巧钛a助費。因此,基于侵權法的完全賠償?shù)脑瓌t,黃某的誤工所失利益只要是與張某的行為具有相當?shù)囊蚬P系,都應當給予賠償。
【評析】
首先,所謂誤工費,是指賠償義務人應當向賠償權利人支付的受害人從遭受傷害到完全治愈這一期間內(即誤工時間),因無法從事正常的工作或勞動而失去或減少的工作、勞動收入的賠償費用。關于勞動能力喪失進行的誤工費等費用的賠償,現(xiàn)階段世界各國所采用的理論依據(jù)主要有所得喪失說、勞動能力喪失說和生活來源喪失說三種學說,但我國在立法和司法實務中所采用的理論是生活來源喪失說。生活來源喪失說與所得喪失說、勞動能力喪失說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一是該說對殘疾者勞動能力喪失賠償所依據(jù)的,并不是傷害前后勞動收入之間的差額,因而其與所得喪失沒有密切的關系;二是該說確定受害人勞動能力的賠償,基本上不考慮受害人受害之前的體能、技能、教育狀態(tài)等勞動能力的構成因素,并以此確定所喪失勞動能力的價值指標,這樣,該說和勞動能力喪失所依據(jù)的標準也沒有任何關系。也就是說,生活來源喪失說理論認為,受害人勞動能力喪失或減少,必然導致其生活來源喪失,因而應當賠償受害人的生活補助費,使其生活來源能夠恢復。其賠償所救濟的,既不是勞動能力喪失的本身,也不是受害人致殘前后的收入差額,而是受害人致殘前后生活來源的差額。
第二,雖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年3月9日發(fā)布的《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guī)定辦理企業(yè)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guī)定了國家法定的企業(yè)職工的退休年齡,但退休在某種意義上更多的是國家法定的企業(yè)職工的一種待遇,而廣大農村多數(shù)六、七十歲的農民還不能享受這種退休待遇。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shù)的大量增多,多數(shù)農村留守的六、七十歲的男性農民不得不繼續(xù)承包著責任田,仍然依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計,亦然是家庭經(jīng)濟來源的主力,無須子女贍養(yǎng)。即使有子女給付贍養(yǎng)費,但這些六、七十歲的男性農民中那些靠從事正常勞動取得收入的人,因遭遇侵害而無法從事正常勞動所失去利益也應當獲得賠償。同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即使是城鎮(zhèn)或國家法定的企業(yè)已退休的人員,還有大量的被返聘的現(xiàn)象。因此,偏面的以一定的年齡作為勞動能力喪失的依據(jù),既無明確的法律依據(jù),也與我國的國情、社情不相符。
第三,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人均壽命不但得到相對的提高,而且勞動者勞動能力的減弱與喪失也必然大大遲延。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份報告稱,中國目前人均壽命男71歲,女74歲。中科院2007年2月11日發(fā)布的《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總綱(國家卷)》指出,目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1.8歲,到2010年將達到72.5歲。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殘疾賠償金根據(jù)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20年計算。但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規(guī)定中把“60歲”作為賠償年齡的上限,不僅越來越不符合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到71.8歲的實際,而且也不利于損害責任的增強和違法成本的增加。由此又說明,勞動者喪失勞動能力的年齡也應當予以遲延。
因此,本案中,既然黃某有證據(jù)證明其仍然依靠自己的勞動為生,那么其請求的誤工費就應當?shù)玫街С郑`工費數(shù)額要綜合多種因素酌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賠償案件可以調解嗎
2021-03-19勞務派遣安全事故如何認定
2020-12-31債務無法償還抵押物怎樣處置
2020-12-14幾年的交通事故還能重新訴訟嗎
2021-03-01現(xiàn)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吸毒被拘留之后還可以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1-01-14報道稱妻子舉報前夫是否侵害妻子名譽權
2021-01-13商業(yè)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fā)工資嗎
2021-01-25工廠私自解除勞動合同怎么維權
2021-03-13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保險法對保險欺詐規(guī)定了三種仲裁方式
2020-12-20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違反交通安全法拒賠合理嗎
2020-12-30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三條是怎樣的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