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謠傳謠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二、網絡誹謗罪的主體認定
1、網絡誹謗與傳統的誹謗罪主體一樣,凡是具備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然而網絡空間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出現,這就必然涉及到對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責任認定問題。
2、有些國家明確規定其是不負任何責任的,如新加坡在電子交易法令中規定,網絡服務商無須對第三方在網上所提供的資料負責,因為網絡服務商只是提供技術上的服務。
在ICP是否承擔責任的問題上,目前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認為應讓其承擔嚴格責任。此種觀點認為,網絡內容提供商主要提供的是一種內容本身的服務,其應具有對所提供的信息更大的審查義務,故應承擔較為嚴格的責任。如瑞典1998年專門頒布法令規定,網站經營者負有在合理限度內監督其所傳輸內容的義務。
造謠傳謠要負哪些法律責任?有很多人無意識的一句話就成為了造謠傳謠者,所以在網絡、公共場合發言時人們應該要謹慎。有親戚或朋友因不小心造謠、傳謠而被抓了后很擔心他們,來律霸網找專業的律師為你提供咨詢服務是最好的選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事故中的醫生辭職了還有責任嗎
2020-12-25監察人員能否進入強制措施場所取證
2021-03-07雇傭關系的法律認定條件
2021-01-28廠里不允許辭職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1侵犯著作權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2公司在試用期開除員工有經濟賠償嗎
2021-01-19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標準
2021-02-21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公司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相關事宜
2020-11-29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存款保險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22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保險公司定損太低,該怎么辦
2020-12-06無償使用土地承包合同
2020-12-10土地入股租賃協議范文
2021-03-09集體土地上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方案如何制定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