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張某為其家用轎車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及商業三責險20萬元(含不計免賠)。同年11月2日晚,張某在外與朋友喝酒后駕車回家,途中將行人賀某撞倒,致使賀某兩處骨折,經交警部門事故認定,張某對此次事故負全責,賀某無責任。事故發生之后,賀某入院治療3個月,花去醫療費7萬余元。
出院后,賀某找到張某及保險公司,要求雙方對其醫療費及其他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共計10萬元。保險公司表示,因張某屬于酒后駕駛,違反了交強險條例的規定,且屬于保險公司的免責事由,因此不予賠償。賀某認為,既然張某在保險公司投保,那么在發生保險事故后,保險公司就應當依法承擔保險賠償責任。后賀某將張某及保險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
那么,對于酒后駕駛發生保險事故的情形下,保險公司究竟是否應當承擔保險責任呢?
本律師認為,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應當承擔保險責任。原因在于,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即交強險條例)第22條之規定,對于駕駛人醉酒駕駛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即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并有權向致害人追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條也規定,醉酒后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本案中,保險公司應當在交強險限額內承擔保險責任。
而商業險是否能得到理賠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酒后駕駛在世界各國均是一種典型的違法行為。我國《交強險條例》以及最高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均對其做出了禁止性規定。由于交強險是保障交通事故受害方(第三者)合法權益的最低限度保障,因此,法律在這方面強制要求保險公司承擔相應的保險責任。而對于商業保險來說,更多的則是側重于市場調節和保險雙方當事人的合同約定,法律對此并無強制性規定。一般來說,對于酒后駕駛這種典型的違法行為,在商業保險合同中都有免于賠償的明確約定,這種約定既符合“不應因其違法行為而獲益”的民法精神,也維護了保險公司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能夠使得投保人積極進行自我約束,主動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讓更多潛在的交通事故得以避免。
在庭審過程中,本律師堅持上述觀點,并得到了法院的認同。經法院調解,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支付醫療費用1萬元賠償,其余損失由肇事司機張某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無期徒刑犯在執行期間重新犯罪還有機會減刑嗎
2020-11-26辭退職工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6如何處理交通事故
2021-03-2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3-18同時有兩個違法主體如何處罰
2021-01-18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房產拍賣中哪些你不知道的條件
2021-02-25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2020-11-29對法定繼承人的誤區認識有哪些
2021-03-14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航班延誤乘客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