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在整個侵權損害賠償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對于兩機動車之間所發生的交通事故而產生的損害,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來確定是否承擔責任,已無異議。但對于機動車駕駛人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而言(以下如未作特別說明,機動車輛責任或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均特指此種情形下的責任),其責任承擔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個過程,就算是依據現在各國的法律規定,也并不一定都把機動車輛交通事故責任都規定為無過失責任。但是,即使那些仍然采用過錯責任原則的國家,由于“過失在這里發揮的作用實際上要比其他地區嚴格得多,以至于在很多情形下繼續把它稱作過失責任已過于做作了”。盡管把機動車輛責任仍以過錯責任來確定是否必須承擔責任,但由于附加更多條件進行限制,仍然可以達到嚴格責任的效果,再加上以相應的責任保險制度作為權利受到侵害后的保障,對受害人同樣也能予以充分而迅速的保護,大概也可以稱之為“殊途同歸”吧!不過現在許多國家把機動車輛責任都規定為無過失責任,如德國、意大利等國,對于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特別是人身權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中國鄰國的日本,也于1955年通過《機動車損害賠償保障法》的通過與施行確立了無過失責任。
其實我國早在1987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3條就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作為“高速運輸工具”的機動車輛而產生的責任,交通事故責任其實早已適用無過失責任。但中國歷來就有行政機構超越立法權限的“傳統”,國務院于1991年9月22日頒布、1992年1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就以過錯責任作為歸責原則,該辦法第19條還明確以“違章行為”作為是否承擔責任的依據,并根據違章行為的作用來確定責任承擔的大小或多少,把是否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與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不予區分,頗為混亂。該辦法第44條還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對方人員死亡或者重傷,機動車一方無過錯的,應當分擔對方10%的經濟損失。但按照10%計算,賠償額超過交通事故發生地十個月平均生活費的,按十個月的平均生活費支付。”所以有人依據該辦法來認為我國此前處理交通事故所采用的是過錯責任,而且是推定過錯,還說“如果加害人一方主張自己沒有過錯,應當自己舉證證明。
能夠證明的,可以免責,不能證明的,應當承擔責任。”[4]盡管對該法規的理解沒有錯誤,但卻未能深入研究其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歸責原則,難免出現錯誤。而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以及對機動車輛責任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對人的身體健康權與生命權的理解與尊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必須采用無過失責任來加強對非機動車駕駛人及行人的保護,這些進步法學理論也反映到我國的立法中來。2004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交通安全法)就確立了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的過錯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的無過失責任,順應歷史和世界的發展要求與方向。本文就試圖對交通安全法及相關法規規章的一些具體規定進行相應的分析與評介。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免除,也就是免責事由,由于交通安全法所采用的是無過失責任的歸責方式,也與民法通則第123條的規定是完全一樣: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為“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2款也規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意外事件(或稱為“交通意外事故”)及不可抗力都不是當然的免責事由。在免責事由方面,我國的交通安全法規定的免責條件與日本有些不同:依據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2款的規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而依日本機動車損害賠償保障法第3條的規定,免責需要三個要件,分別為:被告證明自己及駕駛者已盡相當注意、車輛不存在構造缺陷和機能障礙、受害人或第三人的故意或過失[5]。從免責條件上的不同可以看出我國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是比較嚴格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認定行政執法過錯情節
2021-02-23工傷賠償怎么算的
2020-12-18多家企業出資成立新公司如何設立股東會
2021-01-13侵犯著作權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2構成商標的圖形應達到什么要求
2021-03-02反擔保合同無效有哪些情況
2020-11-07對方違章停車發生刮蹭誰的責任
2020-12-18醉酒駕車撞死人判幾年
2020-12-25公司怎么注銷
2021-03-02不動產權證書辦理費用是怎樣的
2020-12-01法院保全銀行卡的期限
2021-03-17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試用期工資的約定
2021-02-07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辭退是開除公職嗎
2021-03-02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