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掛靠經營是我國普遍存在的經營方式,法律對此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是指,個人或合伙出資購買機動車,經具有運輸經營資質的運輸企業同意將車輛登記在該企業名下,以該運輸企業名義從事運輸經營的行為。其中,出資人被稱為掛靠者,運輸企業被稱為被掛靠者。車輛掛靠經營關系一般是由掛靠者與被掛靠者締結掛靠協議而確立。掛靠者一般是不具有運輸業經營資格的個人或企業,之所以要以被掛靠者名義從事經營活動,是因為運輸行業市場準入較為嚴格,需得到行政許可方能從業。因此,所謂機動車掛靠,更為確切的表述應為運輸經營權的掛靠。
審判實踐中,各地法院對于掛靠經營情況下的責任承擔存在不同的做法,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將掛靠人與被掛靠人列為共同被告,由掛靠者和被掛靠者承擔連帶責任。其理由可概括為:掛靠者以被掛靠者的名義從事法律行為,對另一方當事人構成欺詐,增加了不可估量的交易風險;掛靠行為使得不具有從業資格的主體得以從業,顯然系規避法律的行為。掛靠者和被掛靠者違反了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兩者主觀上都有過錯,因此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在具體責任的承擔與分配上又分以下兩種情況:一是由掛靠者和被掛靠者承擔連帶責任,被掛靠者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掛靠者追償;二是被掛靠者僅在所收取的管理費限度內與掛靠者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果沒有收取管理費就不承擔賠償責任。
讓掛靠者和被掛靠者承擔連帶責任是不妥的。要準確回答掛靠中法律責任的承擔,首先應弄清楚機動車掛靠的法律關系。在掛靠經營模式中,掛靠者出資購買機動車,被掛靠者是機動車在車輛登記管理部門登記的名義所有人,掛靠者以被掛靠者的名義從事運輸經營業務。前文已經分析過,登記機關的登記不是判斷機動車所有權的唯一標準,對于機動車所有權的認定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被掛靠者并不享有機動車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中的任意一項權能,掛靠者才是支配機動車的實際所有人。雖然被掛靠者收取管理費,但是它并不參與經營,掛靠者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管理費的性質是被掛靠者對掛靠者進行管理所得的服務費用,而非該機動車營運所產生的運營收益。因此,掛靠者才是保有者。
掛靠經營過程中可能產生運輸合同糾紛和道路交通事故侵權糾紛,這兩種糾紛的責任承擔方式應加以區分:在運輸合同糾紛中,掛靠者以被掛靠者的名義從事運輸經營,托運人很難判斷掛靠者與被掛靠者的內部關系,根據《合同法》第49條的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掛靠者與被掛靠者之間構成表見代理。因此,為了保護作為善意第三人的托運人,被掛靠者(被代理人)應當承擔掛靠者(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所產生的合同法上的法律效果,如果掛靠者違約,被掛靠者對托運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在道路交通事故侵權糾紛中,僅支配、控制危險的主體才承擔危險責任。如上所述,掛靠者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被掛靠者并不參與經營,也不分享運營收益,只是進行幫掛靠者代繳各種費用等非經營性的管理,他們之間也無實質的承包或雇傭關系,因此讓被掛靠者承擔這種危險責任是不妥的。但畢竟被掛靠者對掛靠者有管理、監督的義務,所以被掛靠者承擔補充責任較為妥當。若被掛靠單位未收取管理費或未取得其他經濟利益,僅僅是地方政府基于管理的需要要求掛靠或強制掛靠,被掛靠單位既不是運行支配者,也不是運行利益的歸屬者,也沒有從中獲取任何收益,則不應承擔任何損害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法的起訴條件是怎樣的
2020-12-03工傷沒合同口頭協議工資怎么索賠
2020-11-25民辦學校破產承擔有限責任嗎
2020-12-31福州律師收費標準
2021-02-19假火化證明如何處罰
2021-02-19多少周歲勞動者依法享有自主擇業的權利
2020-12-06電子商務過程中爭議如何解決
2021-02-13父親被判刑,家人可以申請低保嗎
2021-01-19二審發回重審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嗎
2020-11-10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外包的意義
2020-12-16保險合同各條款的變更和更正
2021-01-24交強險起訴保險公司流程
2020-12-16駕駛證扣了12分出事故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25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