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我們生活中是用到非常多的,也存在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的。即通過隱瞞事實,欺騙等手段簽訂合同,詐騙他人財物。下面小編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什么合同詐騙罪以及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合同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二、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一)犯罪主體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依《刑法》第 23l條之規定:單位犯合同詐騙罪等罪,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依法進行相關處罰,單位亦能成為本罪主體。本罪是在合同的簽訂和履行過程中發生的,主體是合同的當事人一方,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單位,均可成為合同詐騙罪的主體。
(二)犯罪主觀要件
只能是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行為人主觀上沒有詐騙故意,只是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債務無法償還的,不能以合同詐騙論處。。行為人主觀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包括行為人意圖本人對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圖為單位或第三人對非法所得的占有。
詐騙故意產生的時間,既可能是行為人實施行為的最初,也可能產生在其他合法行為進行的過程中。如簽訂合同之后,即行為人在簽訂合同的最初,并無騙取對方錢財的故意,但是,合同簽訂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如貨源、銷路、市場行情變化等,致使合同無法履行,從而產生詐騙的故意,行為人有歸還能力而不愿歸還已經到手的對方的錢財,并進而采取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等手段,欺騙對方,以達到侵吞對方錢財的目的。
(三)犯罪的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復雜客體,即既侵犯了合同他方當事人的財產所有權,又侵犯了市場秩序。本罪侵犯的客體極為復雜,既侵犯了合同他方當事人的財產所有權,又侵犯了市場秩序。合同詐騙是行為人以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欺詐的方法,隱瞞事實真像,騙取對方財物,直接破壞了國家對經濟的管理制度,嚴重打亂了國家對市場的管理秩序,它侵犯的對象是國家對合同的管理制度、誠實信用的市場經濟秩序和合同當事人的財產所有權。因此,合同詐騙行為對于社會主義市場交易秩序和競爭秩序造成了極大的妨害。
(四)犯罪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且數額較大的行為。對于以簽訂合同的方法騙取財物的行為,認定行為人是否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關鍵在于查清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也就是說,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者擔保,故意制造假象使與之簽訂合同的人產生錯覺,“自愿”地與行騙人簽訂合同,從而達到騙取財物的目的,這是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犯罪在客觀方面的主要特征。具體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行為人根本不具備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認定行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應當以簽訂合同時行為人的資信或貨源清況作依據。要區別兩種情況:一種是行為人簽約時雖無實際履約能力,但簽約之前與他人有購買同一標的物的要約或合同,簽約后因原訂合同的一方毀約,致使后一個合同不能履行的,可視為有一定的合同履行能力;另一種是行為人簽約時根本沒有履約能力,僅僅是在簽約后才去與第三方簽訂相同內容的購銷合同,事實上又未兌現,這種情況就不能認定行為人具備履約能力。如果不看簽約時的實際履約能力,僅僅根據簽約后的履行表現來作判斷,很容易使犯罪分子蒙混過關。當然,還要注意區別根本無履行合同能力與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的界限,只有完全沒有履行合同能力的才能以詐騙罪論處。
2.采取欺騙手段。欺騙手段絕大多數是作為,而不可能是單純的不作為。欺騙手段表現為行為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虛構事實,是指行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實,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其表現形式主要是:假冒訂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盜竊、騙取、偽造、變造簽訂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書、制造合法身份、履約能力的假象;虛構不存在的基本事實;虛構不存在的合同標的;等等。隱瞞事實真相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掩蓋客觀存在的基本事實,其表現形式主要是:隱瞞自己實際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實,隱瞞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圖;隱瞞合同中自己有義務告知對方的其他事實。
3.使與之簽訂合同的人產生錯誤認識。這種錯誤認識是指對能夠引起處分財產的事實情況的錯誤認識,而不是泛指受騙者對案件的一切事實情況的錯誤認識,在合同詐騙犯罪中,受騙者的錯誤認識是由于行騙者的行騙行為所引起的,在時間順序上,欺騙在先,是受騙者產生錯誤認識的原因。受騙人產生錯誤認識在后,是欺騙的結果。如果他人錯誤認識在先,行為人利用他人的錯誤認識取得財物,只能作為民事糾紛而不能作為詐騙犯罪處理。如果行為人雖然采取了欺騙手段,他人認識上也存在錯誤,并基于這種錯誤認識錯誤地處分了財產,但欺騙手段與錯誤認識之間缺乏因果聯系,也不能以合同詐騙罪論處。
4.被騙人自愿地與行為人簽訂合同并履行合同義務,交付財物或者行為人(或第三人)直接非法占有他人因履約而交付的財物。
作為行騙者詐騙手段的經濟合同,就其種類講,通常有三種:
(1)簽訂買賣合同,騙取現金或實物。有五種情況:一是利用盜竊、偽造或騙取的空白合同和介紹信與他人簽訂合同;二是用已作廢、失效的合同書、介紹信,冒充有效的合同書、介紹信與他人簽訂合同;三是利用已撤銷單位的名義及其印章、介紹信、合同書與他人簽訂合同;四是在條款上做手腳,使合同無法按期履行;五是在標的物上設陷井,使對方違約而不履行合同。
(2)利用承包合同進行詐騙。行為人無承包能力,以騙取錢財為目的,承包工廠或某項工程,騙取大量錢財供自己揮霍或一溜了之。
(3)利用聯營合同騙取錢財。行為人根本無生產經營能力,利用與他人簽訂聯營合同,騙取聯營單位的錢財。
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犯罪對象主要有:
(1)簽訂虛假購銷合同,騙取貨物。有的偽造證件、合同書與對方簽訂合同;有的偽造銀行或其他部門的擔保書,以合法身份與對方簽訂合同;有的偽造銀行匯票,盜竊單位空白支票,利用失效的支票或空頭支票誘惑對方訂合同;有的以洽談業務、訂貨、幫助他人推銷產品為由,與對方簽訂合同,等等。行為人行騙時大都隱瞞真實身份,以先提貨、后付款為由,利用對方急于推銷自已產品的心理,騙取貨物。然后將貨物低價銷售,私吞貨款,或者將貨物用于還債、作抵押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什么是合同詐騙罪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相信大家看了之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合同詐騙罪涉及到的專業知識時非常多的,如果有遇到此類糾紛的,可以到律霸網站咨詢我們的在線律師,我們將為您提供最專業法律服務。
:
合同詐騙罪的法條以及司法解釋有哪些 ?
合同詐騙罪數額標準有哪些?
合同詐騙罪最高刑罰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子違約金怎么算
2020-11-27拆遷安置房是小產權房嗎
2021-02-26普通許可可以轉授權嗎
2021-01-05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標準
2021-02-21交通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1-03-15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