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的土地都只有使用權,沒有私自買賣的權力,如果私自買賣的話可能就會受到很嚴重的處罰,那如果是政府劃撥的土地呢,又適用些什么范圍,那就來了解一下土地使用權劃撥的范圍是什么有哪些?下面就來聽聽小編看法。
一、土地使用權劃撥的范圍是什么有哪些?
(1)國家機關用地。是指行使國家職能的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和檢察機關用地的總稱。
(2)軍事用地。是指軍事機關和軍用設施用地的總稱。
(3)城市基礎設施用地。是指城市給水、排水、污水處理、供電、通信、煤氣、熱力、道路、橋涵、市內公共涵道、園林綠化、環境衛生、消防保安、路燈路標等設施用地。
(4)城市公益事業用地。是指城市內的各種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圖書館、文化館、少年宮、幼兒園、防疫站、影劇院等設施用地。 (5)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是指國家采取各種優惠政策重點扶持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能源項目用地,鐵路、港口碼頭、機場、交通樞紐等交通項目用地,水庫、水壩、農灌工程、江河治理工程、防洪工程等水利項目用地。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項用地的土地使用權,只有在“確需必要”時,才能采取劃撥的方式提供。但確需必要具體如何把握,《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未作具體規定。一般來說,對該條規定的建設用地,確屬國家投資或者雖非國家投資,但用于非經營性目的,可以認定為“確需必要”,應采取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對于不屬于國家投資而又用于經營性或營利性目的的,就不屬于“確需必要”的情形,而應采取出讓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
2.劃撥土地使用權的現有適用范圍 劃撥土地使用權的現有適用范圍是指現有城鎮國有土地中哪些用地屬于劃撥土地使用權性質。眾所周知,我國獲取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方式主要有出讓和劃撥兩種,那么城鎮國有土地中,除少數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以外,其余是否都屬劃撥用地性質?我認為,不能如此簡單定論。在我國非出讓的城鎮國有土地中,大部分都屬于劃撥用地性質,但卻有兩種用地比較特殊:
(1)城市私有房屋用地。對于城市私有房屋用地,立法部門曾設想將其規定為視同劃撥方式取得。如《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草案)》曾規定:“本法實施前城市國有土地上的私有房屋用地,其土地使用權視同劃撥方式取得,但是依法通過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在草案審議期間,有些全國人大常委以及一些地方、部分對草案的上述規定提出了異議。理由是:根據草案第條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經過批準,并補繳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而城市私有房屋用地的情況比較復雜,有外國人的私房,華僑、外籍華人和其他海外人士的私房,以及國民黨官員留下的代管房產,其中有些人是在解放前花了錢置了房又置了地,房契、地契都可以查到。現在一律規定視為劃撥,過于簡單會引發不少問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采納了上述意見,在《審議結果報告》中建議:“本法對此可以不作規定,刪去草案中的這一條規定,如果需要可先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區別不同情況區別處理。”因此,正式出臺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對此未作規定。
對城市私房用地應區分兩種情況:
其一,解放后為建私人住宅向政府申請使用的宅基地,這種用地毫無疑問應屬劃撥用地性質。
其二,解放前遺留的私人宅基地。這種宅基地應視為一處特殊用地,制訂專門的法律法規或規章加以規范。在有關立法中應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私人房屋所有人擁有房屋所占用宅基地的使用權,該使用權具有無期限性。
第二,這種宅基地的使用權可隨地與房屋一同轉讓、出租和抵押,并不用辦理出讓手續、繳納出讓金或將土地的收益上繳國家,但需依法繳納有關稅費(包括土地增值稅)。這會使私房交易中房價蘊含地價,當事人隱瞞價格,偷逃稅收現象大大減少,使私房交易更加規范。
第三,這種宅基地使用權在因被國家征用或因房屋拆遷而喪失時,其土地使用權本身也需得到適當補償。這樣可以理順私房產權人、國家和拆遷人的關系,緩解征地和拆遷中的矛盾。
()外商投資企業用地。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尚未建立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制度,因此,當地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取得土地使用權,大多通過兩條途徑:
外商投資企業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按法律規定的批準權限批準后取得土地使用權,并支付土地使用費;外商投資企業如果屬中外合資企業(或中外合作企業),且企業所需的土地使用權已為中方合資(或合作)方所擁有,則中方合資(或合作)方可將土地使用權作為對合資(或合作)企業的出資,投入合資(或合作)企業。作為這種投入時,其土地使用權作價金額與使用費相等。 概括地講,外商投資企業所獲得的土地使用權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有期限性。外商投資企業用地年限與所批準的企業的經營期限相同。
第二,低償性。外商投資企業獲取土地使用權的代價稱之為場地使用費,一般包括土地使用權和場地開發費兩部分,場地使用費一般按年計收,場地開發費可一次性計收。從實際的情況看,場地使用費的金額大大低于后來實行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土地使用費標準北京為每年每平方米1~150元,上海為0.5~100元,廣州為0.3~70元。1986年《國務院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對兩類企業的場地使用費作了特別優惠的規定,“開發費和使用費綜合計收的地區,為每年每平方米5~20元,開發費一次計收或者上述企業自行開發場地的地區,使用費最高為每年每平方米3元。并規定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酌情在一定期限內免收。
第三,劃撥性。外商投資企業用地按劃撥土地用地的審批權限報批,并由外商投資企業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劃撥土地使用權主地使用合同書”,然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
第四,不可轉讓性。外商企業用地只能由外商投資企業自己使用,用于經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范圍內的經營活動,不得轉讓、出租和抵押。
總之,外商投資企業用地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種過渡階段的產物,在某些方面已具有商品化成分,某些特征也與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比較相似。但從本質上來講,仍屬劃撥使用的范疇。今后,對外商投資企業用地應主要采取出讓方式提供。
綜合上面所說的,土地使用權劃撥的范圍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一般都是使用在國家的軍事、環境、公益等等,只要是國家認可以及批準的話,你只要交繳補賠償款,你就是土地的使用者或者無償的交給土地使用者,所以國家對土地這一塊是非常重視的。
土地使用權轉讓要交哪些稅
土地使用權轉讓時交納的稅費有哪些
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需要哪些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伙企業財產法律如何規定
2021-02-04借款合同無效后保證人能否免責
2021-01-3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2020-11-19公司單方面發離職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0專利權評價報告官費
2021-02-21強制傳喚找不到人怎么辦
2021-03-07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勞動合同糾紛被告是否要反訴
2020-12-13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最新的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5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保險合同生效
2020-12-20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公路貨運保險合同爭議案代理詞
2021-03-21果樹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26出讓土地用途變更的法律適用
2020-12-09要拆遷的房屋租賃合同怎么寫
2021-01-21關于房屋拆遷授權委托書的范文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