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脅從犯?
脅從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這里的被脅迫是指由于各種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強制。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沒有完全喪失意志自由,因此仍應對其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二、脅從犯如何認定?
在脅從犯的認定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脅從犯在主觀上的基本特征在于雖然是非主動、非自愿的,但卻并沒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
如果行為人在身體受到強制的情況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則失去了與脅迫者的犯意聯絡,不具有與脅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第16條的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這種情況下,被脅迫者只不過是脅迫者利用的工具,脅迫者構成間接實行犯,而被脅迫者不構成犯罪。
2、區分脅從犯與緊急避險。
我國刑法第21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法并未將受脅迫而為的一切造成損害的行為都認定為脅從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論處,而是視其社會危害性區別對待的。在行為人受到的脅迫是直接威脅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險時,如果行為人造成的實際損害小于他所保護的利益,則行為人的行為應認定為緊急避險,而不應作為脅從犯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脅從犯與緊急避險的界限就在于行為人損害的利益是否小于他所保護的利益。
如果是因為受人脅迫,為了保護自己的某種利益,而對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且這種損害大于其所欲保護的利益時,則屬于脅從犯。例如,某甲為了使白己免遭某乙的傷害,在某乙的脅迫下,將某丙開槍打死,則顯然超出了緊急避險的范疇,而構成脅從犯,因為一般而言,生命權是大于健康權的。然而,如果某乙威脅某甲如不開槍將某丙打死,則將某甲打死,某甲在這種情況下開槍將某丙打死,是否構成脅從犯呢?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某甲同樣應當構成脅從犯。因為緊急避險與避險過當的界限就在于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于所避免的損害,即為了保護一個合法利益而損害的另一合法利益,既不能大于,也不?能等于所保護的利益,否則就構成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如果避險過當是因受人脅迫導致的,則行為人構成脅從犯。由于生命權的價值在刑法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如果某甲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而損害某丙的生命,則當然構成脅從犯,但是可以考慮其受脅迫程度較大而對其免除處罰。
3、在共同犯罪中,脅從犯的作用可能發生轉化。
有些犯罪人參加共同犯罪雖然是被脅迫的,但一旦參加犯罪后,可能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也可能嘗到了犯罪的甜頭,而在以后的共同犯罪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甚至取代了原先的主犯甚至首要分子。對于這種犯罪分一子,不能因為其第一次犯罪是被脅迫?而實施的,就認定其為脅從犯,將其按脅從犯處理。而應當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實際的作用,認定為主犯或者從犯,按主犯或者從犯處罰。
三、脅從犯如何處罰?
對于脅從犯的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第28條明確規定“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至于對具體案件中的脅從犯是適用減輕處罰還是適用免除處罰,應根據犯罪人受脅迫的程度、被脅迫所實施的犯罪的性質以及其行為對危害結果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等情況決定。一般而言,脅從犯在受到損害生命權的威脅之下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可以免除其刑事責任,因為生命權是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之外最為重要的權利,這里的生命權包括脅從犯本人及其他人的生命權。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脅從犯這種情況,所適用的刑罰措施為減輕,或者免除的情況,因為脅從犯并沒有自由的意識。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如何確認
2020-11-13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船舶買賣定金能退嗎
2021-01-08主債務分期履行情況下的保證期間的起算
2021-03-25接管期限可以延期嗎
2020-11-08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喪失繼承權會產生什么影響
2020-12-02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車禍一方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24在承包地上可以建房嗎
2021-02-06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房地產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17土地流轉解讀是怎樣的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