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從犯的構成特征
從主觀方面來看,行為人明知自己實施的是犯罪行為,在可以選擇實施或不實施的情況下,因某種原因而選擇了實施犯罪行為。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行為人選擇實施犯罪行為是出于不得已,即不情愿地實施犯罪,而并非主動參加犯罪,這是脅從犯與其他共同犯罪人的最大區別。由于這一主觀特點,在多數情況下,行為人雖然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的危害社會的結果有一定預見,但并不希望這種結果發生,而只是對其聽之任之。因此脅從犯的主觀方面通常表現為間接故意。如果行為人不知道自己所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根據1979年刑法,有構成被誘騙參加犯罪的脅從犯的可能。而根據1997年刑法,行為人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實施犯罪行為,不能構成脅從犯。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行為,但因身體或者精神受到強制而喪失了選擇可能性,也不能構成脅從犯。
從客觀方面來看,脅從犯的構成包含三層內容:第一,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犯罪行為;第二,行為人參加共同犯罪、實施犯罪行為是受他人脅迫的。所謂脅迫,是指以剝奪生命、損害健康、揭發隱私、劣跡、毀損財物等對行為人進行精神上的強制;第三,由于脅從犯參與實施了共同犯罪,其行為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共同犯罪行為這個有機整體的一部分,從而與犯罪結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第一,從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來看,是否僅限于幫助犯?有些學者認為,脅從犯所實施的行為一般只是幫助性質的行為,而很少是直接的實行行為,所以脅從犯一般也都屬于幫助犯,只有個別的情況才是實行犯。我們認為,根據法律規定,脅從犯是被脅迫參加犯罪的共同犯罪人,“被脅迫”只說明了脅從犯參加共同犯罪的原因,并未說明他在參加共同犯罪后起什么作用。因此,脅從犯既可能是幫助犯,也同樣可能是實行犯,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充當實行犯的情況未必如上面所說,是個別情況。
第二,從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來看,是否必須比較小?有些學者認為,“脅從犯在共同犯罪的活動中,處于從屬的地位,其所起的作用在一般情況下,比從犯還要小,在個別情況下,也可能等于從犯。”我們認為,這種說法不夠全面。如前所說,脅從犯的“被脅迫”僅是其參加共同犯罪的原因,至于參加之后,其在共同犯罪中分工如何,作用大小,則非脅從犯的概念所能包容。根據分工分類法,從犯和脅從犯都既可能是幫助犯又可能是實行犯。既然如此,在一個共同犯罪活動中,從犯完全可以是幫助犯,而脅從犯卻是實行犯。當然,跳出某一特定的共同犯罪活動的范圍,根據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綜合判斷,脅從犯的社會危害性應小于從犯,但從在某一共同犯罪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來看,脅從犯完全可能大于從犯所起的作用。
在脅從犯的認定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脅從犯在主觀上的基本特征在于雖然是非主動、非自愿的,但卻并沒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為人在身體受到強制的情況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則失去了與脅迫者的犯意聯絡,不具有與脅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第16條的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這種情況下,被脅迫者只不過是脅迫者利用的工具,脅迫者構成間接實行犯,而被脅迫者不構成犯罪。
第二,區分脅從犯與緊急避險。我國刑法第21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法并未將受脅迫而為的一切造成損害的行為都認定為脅從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論處,而是視其社會危害性區別對待的。在行為人受到的脅迫是直接威脅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險時,如果行為人造成的實際損害小于他所保護的利益,則行為人的行為應認定為緊急避險,而不應作為脅從犯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脅從犯與緊急避險的界限就在于行為人損害的利益是否小于他所保護的利益.如果是因為受人脅迫,為了保護自己的某種利益,而對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且這種損害大于其所欲保護的利益時,則屬于脅從犯。例如,某甲為了使白己免遭某乙的傷害,在某乙的脅迫下,將某丙開槍打死,則顯然超出了緊急避險的范疇,而構成脅從犯,因為一般而言,生命權是大于健康權的。然而,如果某乙威脅某甲如不開槍將某丙打死,則將某甲打死,某甲在這種情況下開槍將某丙打死,是否構成脅從犯呢?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某甲同樣應當構成脅從犯。因為緊急避險與避險過當的界限就在于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于所避免的損害,即為了保護一個合法利益而損害的另一合法利益,既不能大于,也不能等于所保護的利益,否則就構成避險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如果避險過當是因受人脅迫導致的,則行為人構成脅從犯。由于生命權的價值在刑法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如果某甲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而損害某丙的生命,則當然構成脅從犯,但是可以考慮其受脅迫程度較大而對其免除處罰。
第三,在共同犯罪中,脅從犯的作用可能發生轉化。有些犯罪人參加共同犯罪雖然是被脅迫的,但一旦參加犯罪后,可能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也可能嘗到了犯罪的甜頭,而在以后的共同犯罪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甚至取代了原先的主犯甚至首要分子。對于這種犯罪分一子,不能因為其第一次犯罪是被脅迫而實施的,就認定其為脅從犯,將其按脅從犯處理。而應當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實際的作用,認定為主犯或者從犯,否則無疑將寬縱了這類犯罪分子。
對于脅從犯的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第28條明確規定“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典之所以規定對脅從犯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是因為脅從犯是被脅迫而參加犯罪的,主觀上并不愿意實施犯罪,這表明脅從犯的人身危險性較小;又由于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通常較小,其社會危害性也較小,因此,對脅從犯的處罰寬于對從犯的處罰。至于對具體案件中的脅從犯是適用減輕處罰還是適用免除處罰,應根據犯罪人受脅迫的程度、被脅迫所實施的犯罪的性質以及其行為對危害結果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等情況決定。一般而言,脅從犯在受到損害生命權的威脅之下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可以免除其刑事責任,因為生命權是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之外最為重要的權利,這里的生命權包括脅從犯本人及其他人的生命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能否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1-09合同在爭議期間是否正常執行
2021-03-05股份有限公司用交稅嗎
2021-03-05企業債權債務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
2020-12-16軟件侵權能兩人一起實施嗎
2020-11-16怎么申請脫離親子關系,有哪些法律途徑
2021-01-05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按揭房被保全怎么執行
2020-12-18請人裝修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0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人怎么辦
2021-03-21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務合同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02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哪些業務是人身保險公司可以經營
2020-11-23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四川省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啟動了
2020-12-08保險合同包含的三種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0-12-05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