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假想防衛能否故意犯罪
依據有關的法律原理,假想防衛只要自己的行為造成直接的傷害就是故意犯罪,“假想防衛”是指行為人由于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實施防衛行為結果造成損害的行為。對于假想防衛,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
二,具有如下特征:
(1)不法侵害事實根本不存在,行為人誤認為存在;
(2)行為人是出于防衛的意識,實施防衛行為;
(3)行為人防衛行為造成了無辜者的損害。
三,應負的刑事責任。
(1)行為人應當預見到沒有不法侵害而沒有預見,造成危害結果,應負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2)行為人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了防衛行為,而在防衛過程中從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造成的后果顯屬不當,叫“假想防衛過當”,行為人應當對過當的結果負責,可以比照防衛過當來處理。責任比第一種輕一點;
(3)主觀條件的限制,行為人不可能預見到,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無不當之處,應屬于“意外事件”;
(4)行為人既是假想防衛,也是提前防衛,主觀過錯應屬“故意”。
假想防衛是指行為人由于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實施防衛行為結果造成損害的行為。對于假想防衛,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
如果他人尚未著手實行不法侵害,行為人預先加以打擊,屬于“事先防衛”。如甲、乙在激烈爭吵之后,甲看見乙扛著鋤頭朝他家走來,便繞到乙的背后,一石頭將其砸傷或砸死。乙朝他家走來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不法侵害的意思,來打架滋事,但是乙還在路上,尚未開始實施傷害行為,不屬于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甲屬于事先防衛,不成立正當防衛。另一種可能是乙根本無不法侵害的意思,不過是路過而已,那么,甲屬于假想防衛。
假想防衛的問題在具體的法律上會有不少的難度,畢竟有關的環節認定需要一定的程序審核,因此自己需要學會進行充分的調查,從而保障自己的權益,但是最為關鍵的就是自己需要積極的遵循有關的條例,進而維護在合理的區間,不過時間的消耗是較長的。
假想防衛需要負刑事責任嗎
假想防衛屬于正當防衛嗎?
假想防衛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由誰制定
2021-02-20沒錢交治安拘留罰款會怎么樣
2020-12-23請律師打官司怎樣付費
2020-11-22科創板最新消息2020
2021-01-29所有權人是否有權向留置權人取回質物
2020-11-2015年以上是無期徒刑嗎
2020-12-31訂婚了對方想退婚怎么辦
2021-02-22督促程序的實質要件有哪些
2021-02-05案外人無法通過執行異議之訴救濟時可不可以提起另案訴訟
2020-11-16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離婚時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1-31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