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判刑
1、根據《刑法》第133條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肇事后逃逸的,屬法定的加重情節,傷者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2、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3、《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規定,對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機,不論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都將吊銷其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責任認定
1、出于逃避法律責任,但履行救助義務。如行為人交通肇事將人撞倒后,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后逃離現場。120醫護人員及時將傷者送往醫院。這種情形下,行為人雖構成逃逸,但主觀惡性不深。僅出于逃避法律責任,現實中為搶救傷者,爭取了寶貴時間。對于這種情形,認定責任時應該從寬。
2、出于逃避救治傷者,逃逸后主動投案。有人認為這種情形中,行為人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為人的主動投案。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實際上違背了立法原意。法律之所以規定逃逸是加重情節,就是考慮對受害人生命的保護。逃逸造成的最嚴重后果就是,使傷者缺乏救助,導致傷勢嚴重以致死亡。所以這種情形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當然的。但排除逃逸后自首的成立,對自首情節按照刑法減輕處罰也是應當的。
3、既逃避法律責任又逃避救治傷者。這種情形在現實中最為常見,行為人在主觀上大多是兩者的競合。對于這種情況,顯然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在量刑幅度內予以從重。如果其結果導致受害人的死亡,則是逃逸行為情節的再次加重,構成“因逃逸致人死亡”。一觀點,原因有二:其一,這種說法回避了導致加重結果的主觀心理的爭論;其二,也表明了即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中逃逸行為的相對獨立性。
交通肇事逃逸不僅可能導致受害人就醫不及時而產生其他影響,還會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相關法律對此類行為進行了加重處罰的特殊規定。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到律霸網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處罰是否可以免除滯納金
2021-02-23上海市公證服務收費標準收費項目收費標準
2021-03-08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的合法嗎
2021-03-23質權實現后的價款如何處理
2021-02-17事故自行協商賠償協議
2020-12-16論票據法中的無權利抗辯
2021-03-10老公私自賣房,我該怎么辦
2021-01-08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法院保全房產能不能過戶
2021-01-17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飯店試用期十天不給工資合法嗎
2020-12-26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哪些
2020-11-28保險合同怎樣才能成立
2021-01-14人身保險合同存在格式條款嗎
2021-03-14新法修訂對保險公司提出挑戰
2020-11-29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