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構成理論看“因逃逸致人死亡”行為構成故意殺人
首先我們探討該行為的主觀方面。交通肇事罪的主觀罪過無疑是過失,而對于逃逸的心理狀態,從字面看,似乎此行為既有可能是間接故意(即放任被害人死亡),也有可能是過于自信的過失(相信有他人來救助被害人)。對此,北大教授儲*植認為行為人逃逸時的心理狀態是故意(一般是間接故意)。儲認為只要我們再看看《解釋》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交通肇事逃逸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就清楚了罪過形式,因為其他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能構成共犯,而過失犯罪沒有共犯,那唯一的解釋就是逃逸致人死亡行為人的心理狀態是故意[注1]。對此,我深以為然。
其次,在客觀方面行為人的逃逸行為應是不作為,不作為是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特定的法律義務,并且能夠實行而不實行的行為[注2]。行為人逃逸時因為他先前的交通肇事行為(將被害人撞傷)使其負有救助被害人的義務。行為人救助義務不僅僅來源于其先咎行為,而且他還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救助義務,《道路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的車輛必須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必須移動時應當標明位置)并迅速報告公安機關或者執勤交通警察,聽候處理?!毙袨槿嗽诮煌ㄕ厥潞?,已負有救助義務,但他卻不實施這義務,而發生了危害社會的后果,明顯符合不作為犯的定義。陳*良在談到不作為犯罪時也舉例:汽車司機違章行車肇事將人撞成重傷,置被害人生命危險于不顧而倉皇逃逸,致使被害人延誤搶救時間而死亡。在本案中,先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此后的不作為行為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兩者之間具有牽連關系[注3]。我們暫且不去管是否構成牽連犯,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這種不作為犯罪的性質是相當嚴重的,理論上就是故意殺人。
再次,我們再探討一下逃逸行為的侵害對象,其犯罪對象是交通肇事行為的被害人,一般而言,交通肇事的對象是不特定的,而逃逸行為的對象因為有了先行行為,所以對行為人來說已是特定化的了。所以,在犯罪對象上逃逸致人死亡的行為對象與交通肇事的對象不相同了。
第四,犯罪的客體上交通肇事與逃逸致人死亡的客體也不一致,交通肇事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正常秩序和交通運輸的安全[注4]。但是行為人逃逸時,因為交通肇事行為已結束,所以不存在侵犯上述客體的問題,僅僅是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權利了。
綜上,我們看出來,逃逸致人死亡的構成要件方面已與交通肇事行為大相徑庭了,如此一個行為不應該構成交通肇事的加重情節,而應該另構成故意殺人罪。
逃逸致人死亡與交通肇事行為構成牽連犯,那么牽連犯的處罰原則是從一重處罰,上述兩行為也應該構成故意殺人罪。但是根據刑法理論牽連犯是指出于一個犯罪目的,而犯罪的方法、或者結果又牽連地觸犯了其他犯罪[注5]。行為人在交通肇事時因為是過失,所以根本無犯罪目的,與逃逸行為不可能出于一個目的。所以逃逸致人死亡與交通肇事行為不能構成牽連犯,而是兩個行為,兩個犯罪構成,應構成兩罪。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應當分別定罪,兩罪并罰。
綜上所述,如果在肇事逃逸后,受害人死亡的,應當較普通的交通肇事情況更為嚴重,相應的處罰的標準也是更為嚴厲的,如果有從犯的,從犯也應該進行處罰。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租合同與租賃合同的關系
2021-02-19錄制視頻添加了背景音樂算侵權嗎
2021-02-22公司法股東會決議效力如何規定
2021-01-28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香港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0-12-05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車禍受傷無殘疾時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1-21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自殺后可以獲得保險理賠嗎
2021-01-01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五條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2-14選擇保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29如何防范保險理賠糾紛
2020-11-20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應該找什么部門辦證及內容
2020-11-23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釋全文
2021-01-31土地流轉解讀是怎樣的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