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件都有一個訴訟時效的,一般案件的審判,從受理,到開始審判,時間跨度按照案件的復雜情況來看,如果說案件比較簡單,一般時間會短一些,如果復雜的案件,甚至可能有幾年時間。那么訴訟時效中止,很多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小編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民法總則 訴訟時效中止。
一、訴訟時效中止
訴訟時效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 個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暫時停止,待中止時效的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再繼續(xù)計算的制度。[1]
訴訟時效中止中止概述
訴訟時效中止中止簡介
訴訟時效的中止,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致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訴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暫停計算。不可抗力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
訴訟時效中止相關法條
根據(jù)《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四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三)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2]
訴訟時效中止詳細分析
編輯
訴訟時效中止法定事由
訴訟時效的中止必須是因法定事由而發(fā)生。這些法定事由包括兩大類: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軍事行動等,都是當事人無法預見和克服的客觀情況;二是其他阻礙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情況。
訴訟時效中止其他阻礙
(一)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
(二)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三)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
(四)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主張權利的客觀情形。[3]
訴訟時效中止發(fā)生時段
法定事由發(fā)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始產生中止訴訟時效的效力。
訴訟時效中止期間計算
自訴訟時效中止事由結束之日起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4]
訴訟時效中止法理研討
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時效的進行(含開始進行和進行中)或完成,因一定事由的出現(xiàn)而暫停。廣義上時效的停止包括時效進行的停止和時效完成的停止或稱時效的不完成兩類。但在各國民事立法中所持觀點不同,這就使他們在時效中止的發(fā)生期間和效力認定等方面的規(guī)定不盡相同。下面將以比較的方式對有關問題作進一步評析。
關于訴訟時效中止的時間,各國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有的國家如日本僅就時效不完成予以規(guī)定,且其妨礙事由消滅后,須經(jīng)過的法定期間也有法律專門規(guī)定,如其除對因天災或其他不能避免的事變致不能中斷時效時,規(guī)定自妨礙消滅之時起二周內,時效不完成外,其余包括未成年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無能力對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權利、夫妻一方對他方的權利、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未確定等,均規(guī)定為在該妨礙事由消滅之時起六個月內,時效不完成。故他們認為,時效的停止是在時效完成之際,因有一定的事由存在,在該事由存在期間和該事由消滅后的法定期間內,妨礙時效的完成。換言之,只有在時效期間的最后階段有一定事由存在才能中止時效的進行,而不應是在時效開始起算的任何階段。前蘇俄民法典也有類似規(guī)定,其內容為“訴訟時效期限只有在本條所列舉的情況于時效期限的最后六個月內發(fā)生或繼續(xù)存在時方可中止,如果該時效期限不足六個月,則可在整個時效期限內中止”。〔1〕這種不承認時效進行停止的規(guī)定,應當說與消滅時效的立法宗旨較為吻合,但對權利人要求較嚴。有的國家如法國、瑞士等只規(guī)定時效進行的停止,認為不論時效時間長短,在時效進行的開始和進行中間,只要有法定事由阻礙,就應使時效期間暫停。這種規(guī)定側重于對權利人利益的保護,但其不考慮時效期間的長短,對一些期間較長的時效,也規(guī)定可在時效進行的開始適用中止規(guī)定,則給人有多此一舉的感覺。有的國家如德國則采廣義的觀點,針對不同情況分別以時效進行的停止和時效不完成予以規(guī)定,譬如,其對延期給付或義務人由于其他原因暫時有權拒絕給付的法律上原因,以及夫妻婚姻關系存續(xù)等家庭原因,就規(guī)定在時效進行中的任何時間都可中止;而對不可抗力、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失去法定代理人、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未確定等,則規(guī)定該事由在時效期間屆滿前六個月內存在方可中止時效進行。這種區(qū)別對待的做法,不僅表現(xiàn)了法律調整的細致和精確,而且還反映了立法技術的高明以及法律的公正性。 我國《民法通則》第139 條規(guī)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可見其與日本民法典規(guī)定相似,但在《民法通則》頒布施行之前,我國理論界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在時效進行的任何階段,只要有法定事由出現(xiàn)就可中止時效進行。相對而言,在我國民事立法體例對家庭原因等是否可為中止事由并不明了的前提下,應當說將中止時效的時間定在最后六個月內發(fā)生并無不當。因為如此規(guī)定不僅符合訴訟時效制度促進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的目的,而且在中止事由消滅后,權利人仍還有相應的時間行使權利,對權利人的利益并不損害,所以沒有必要在時效開始后的任何階段規(guī)定都可中止時效。須注意的是,如果該中止事由發(fā)生于六個月之前而持續(xù)至六個月內的,則也應中止時效進行。然而,隨著中止事由的范圍逐漸完善,對因家庭原因而使權利人無法或不便行使權利的情況,就得另當別論。這是因為此類事由更多的是考慮權利人不便行使權利這一因素,其均體現(xiàn)為自始不能,而不象不可抗力或權利人因其他障礙無法行使權利,是以權利人主觀上欲行使權利而客觀上暫時不能,或者是以權利人暫時客觀上根本無法行使權利的標準來衡量,其往往表現(xiàn)為嗣后不能。因此,我們決不能將兩類事由相提并論。由此亦決定了我國在完善訴訟時效中止事由的有關規(guī)定時,應以德國立法模式為藍本,根據(jù)不同事由來確定時效中止的發(fā)生時間。
訴訟時效中止其他相關
訴訟時效中止執(zhí)行中止
中止執(zhí)行的原因一旦發(fā)生,人民法院即應依職權作出中止執(zhí)行的裁定。當事人發(fā)現(xiàn)中止執(zhí)行的原因存在時,應積極地將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執(zhí)行的申請。中止執(zhí)行的裁定,一旦送達當事人即發(fā)生法律效力。中止執(zhí)行的裁定書應當寫明執(zhí)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據(jù),執(zhí)行人員簽名或蓋章,并加蓋人民法院公章。
執(zhí)行中止是暫時性的,引起執(zhí)行中止的原因一消失,即應恢復執(zhí)行程序。恢復執(zhí)行,一可由法院依職權進行,并通知執(zhí)行當事人和其他參與執(zhí)行人;二可由執(zhí)行當事人申請恢復,經(jīng)法院同意后繼續(xù)進行。
恢復執(zhí)行是原執(zhí)行機制的繼續(xù)運行,不是執(zhí)行程序的重新開始,執(zhí)行中止前已為的執(zhí)行仍繼續(xù)有效。[5]
訴訟時效中止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期間分為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和特殊訴訟時效期間,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指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外的,所有民事法律關系都適用一般訴訟時效為3年,特殊訴訟時效期間適用于法律、法規(guī)特別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關系。
1、短期訴訟
短期訴訟時效:訴訟時效為1年
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
②出售質量不合格產品未聲明的;
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2、長期訴訟
訴訟時效期間就為3-20年。訴訟時效為4年的是,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的。
《環(huán)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huán)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fā)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fā)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fā)生之日起六年。”
3、絕對時效
最長訴訟時效期間(絕對時效期間) 訴訟時效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但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4、相關法條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 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一百三十八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民法總則 訴訟時效中止的內容小編整理好了,訴訟終止,就是一個案件,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時間里,因為一些法定的原因導致的訴訟不能繼續(xù)的,那么就可以申請訴訟中斷,比如,當事人是未成年人或者是一些精神病人,需要法定監(jiān)護人出庭的但是沒有監(jiān)護人的情況,就可以申請訴訟終止。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民事訴訟法新舊對比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滯納金按多少算
2021-02-28交警穿便衣可以執(zhí)法嗎
2021-01-14欠條和借條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1-01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最高是多少
2021-01-30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北京房產糾紛律師:北京市房地產抵押登記辦理程序
2021-01-14商業(yè)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jù)
2021-01-26變更受益人要經(jīng)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停車開門事故保險賠嗎
2020-12-14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被車撞了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2-08發(fā)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進行民事訴訟可行嗎
2020-12-13汽車浸水保險如何賠?
2021-01-10車險責任應賠償多少比例?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