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7月公布的《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7號)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立法和司法機關邏輯是:被告人承擔了刑事責任已對受害人具有精神撫慰作用,如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難免有被告人承擔雙重懲罰的嫌疑。
根據上述規定,相當一部分法院對被告已經承擔了刑事責任受害人主張精神撫慰金的,不予支持。
筆者最近處理了一起受害人在肇事司機承擔刑事責任后要求車輛保險公司承擔精神撫慰金的糾紛,借此契機,梳理了一下蘇州地區的相關判例。支持受害人在肇事司機承擔刑事責任后保險公司仍應承擔精神撫慰金賠償責任的居多。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指導意見》第六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因交通事故被追究刑事責任,該機動車參加責任強制保險的,受害人要求該機動車投保的保險公司在責任強制保險限額賠償范圍內或者其他相關責任主體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應予支持。蘇州地區法院的觀點應與該意見密切相關。然中院的意見筆者認為還有些保守:
1、刑事責任是被告人因為觸犯刑法而由國家對其行為提出相應的譴責、限制或者剝奪等刑事法律后果的地位或狀態,而精神損害賠償權屬于民事權利,屬于私權。犯罪之所以要承擔更嚴重的責任,在于其超越了社會能容忍的最低界限,對于不同追究主體來說,不存在重復懲罰的可能。刑罰固然對受害人有安撫和補償功能,但這種功能僅指于犯罪學和刑事法律科學領域,不能替代民事侵權領域的精神賠償概念。兩者性質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對犯罪人定罪科刑,是行使國家公權力的結果,公權力行使的主要目的并非幫助被害人進行同態復仇,而是以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為目的。被害人主張損害賠償,則是以補償私人損失為目的,是維護私權的需要。
2、《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自2010年7月1日開始實施,該法第四條明確指出“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同時,該法第二十二條也明確了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屬于新法和特別法,其施行之后,與其抵觸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自然無效或不再適用(如法釋〔2002〕17號)。同時,侵權責任法的效力要高于最高院的《批復》和司法解釋。
因而筆者認為,在交通事故中,機動車駕駛人承擔刑事責任后,受害人除了可以要求保險公司及其他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還應可以要求承擔刑事責任的機動車駕駛人承擔責任,其他刑事案件中承擔刑事責任的加害人也不應免除其精神撫慰金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對加倍索賠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19應該怎樣來處理房產糾紛
2021-01-08多少周歲算童工,雇傭童工怎么處罰
2021-03-26商標侵權免責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2-12未簽合同受傷如何賠償
2021-01-23什么是累犯?什么是自首?
2021-01-16什么案件適合一審終審
2020-12-23離婚證據幾年有效
2020-12-22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其已經承擔的賠償金能否追償
2020-12-26平安保險人傷理賠手續流程和車險理賠流程
2020-12-04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關于對保險中介機構監督管理規定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是什么
2020-12-04機動車第三者責任應當怎樣認定
2020-12-09變額保險 VariableLife
2021-02-07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