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標準:
刑法第384條規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 》的有關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在5千元至1萬元以上,進行非法活動的;
2.挪用公款數額在1萬元至3萬元以上,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
3.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在1萬元至3萬元以上,超過3個月未還的。
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在5千元至1萬元以上.進行非法活動的,應當立案。這里要注意的是“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在5千元至1萬元以上的,且進行非法活動的”這是一個并列條件。
挪用公款數額在l萬元至3萬元以上,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應當立案。
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在1萬元至3萬元以上.超過3個月未還的,應當立案。這主要是指挪用公款用于生活開支、婚喪嫁娶等。在這種情形下,必須同時具備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在1萬元至3萬元以上和超過3個月未還的兩種條件,缺一不可。否則,不以犯罪論處。所謂超過3個月未還,是指被司法機關、主管部門發現前已超過3個月未還。
二、挪用公款罪的構成: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本罪的主要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國家公職人員的廉潔性,又侵犯了公共財物的所有權。本罪所侵犯的公共財物所有權,只是部分財物所有權,包括公共財物所有權中的占有權、使用權和受益權,不包括國有財物的處分權。挪用公款罪是一種暫時非法占有、使用公款、并從中受益的行為,當行為人通過挪用公款滿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后,又將公款歸還,這種行為從結果上而言,侵犯和危害了公共財物所有權的完整性。本罪侵犯的對象是公款。
所謂公款,是指國家機關、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國有公司等擁有的屬于國家性質的錢款。根據刑法第9l條規定和司法實踐,挪用在國有單位管理、使用或運輸中的私人錢款,也以挪用公款罪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聯防隊員暴力拆遷還動手打人,暴力執法怎么處罰
2021-02-14消費者網購被騙怎么辦
2020-11-19離婚扶養義務有沒有強制性
2020-12-23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法院判決后如何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26家里失火國家有賠償嗎
2021-02-21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在建工程能為第三方辦抵押嗎
2021-02-28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要約與要約邀請有哪些區別
2021-02-02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保險合同的失效與復效是什么意思
2021-01-05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1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