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等說法,就是表明謠言會產生對人的名譽攻擊和精神傷害,其負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有時嚴重編造和過度傳播的謠言甚至會造成直接的人身傷亡,為此,國家對造謠傳謠的違法行為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那么,對于網絡造謠傳謠行為規定有哪些呢?
對于網絡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
1、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1)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3)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3、刑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291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綜上所述,關于網絡造謠傳謠行為規定,主要包括有三個層面,首先在民事責任層面,造謠傳謠者要給予受害人應有的名譽賠償和經濟賠償,其次在行政責任層面,對情節相對較輕,還沒有達到犯罪標準的造謠傳謠行為人,給予行政拘留和罰款等處罰,在刑事責任層面,如果由于造謠傳謠導致嚴重事故后果將判處三年以下或三至七年有期徒刑。
網絡侵權行為包括哪些
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網絡誹謗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品牌如何促進經貿發展
2020-11-13商標續展的作用是什么
2020-11-21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嗎
2021-01-26法定代表人與公司連帶責任要件
2020-12-08什么叫第三者責任險?
2021-03-06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6被執行人的公司可以進行股東變更嗎
2021-01-17什么屬于精神出軌,法律有規定精神出軌嗎
2021-02-12交通事故怎么訴訟賠償
2021-03-01足療店員工賣淫老板不知情有責任嗎
2020-11-20學校承擔校外學生受害責任嗎
2021-02-10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