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該法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就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兩種解決途徑,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選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案情】
2010年1月4日下午,周某駕駛贛C****摩托車行至距A村路口200米左右的路段時,與鄭某駕駛的無牌豪爵摩托車會車時相撞,造成周某、鄭某受傷,兩車不同程度損壞的交通事故。鄭某受傷后被送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住院時間共計16天。期間,鄭某經過住院治療花去醫療費13469.39元。交通警察大隊對該起事故進行了事故認定,認定周某應負本次事故的主要責任,鄭某負本次事故的次要責任。后經交警大隊主持調解,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由周某一次性賠償鄭某1萬元。之后,因鄭某傷勢加重,鄭某經鑒定機構鑒定為傷殘九級,為此,鄭某將周某訴至法院要求周某賠償各項費用合計3萬余元。
【分歧】
對鄭某起訴到法院要求周某賠償其損失,該訴訟請求應否支持,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交警部門在對交通事故處理時,已依照有關規定進行了調解,雙方已經達成一次性賠償的調解協議。調解協議是雙方自愿簽訂的,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存在脅迫等違法情形,故應駁回鄭某的訴訟請求。
第二種意見認為:雖然雙方就賠償問題已經達成調解協議,但鄭某的傷勢加重(已構成傷殘)導致了支出的增加,故應在原協議賠償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賠償費用。
【評析】
本案中,鄭某、周某經交警大隊主持調解達成了協議。如若鄭某以同一事實提起訴訟,要求周某再次賠償。法院應判決駁回鄭某的訴訟請求。《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并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公安交警作為調解主體達成的調解協議可比照該規定內容進行考慮。交通事故發生后,鄭某未經司法鑒定確認其傷殘程度,雙方協議以“一次性了斷”的形式,由周某一次性賠償解決糾紛。鄭某后通過司法鑒定確認了傷殘程度,按此傷殘程度可獲得的賠償遠高于協議的賠償數額,導致原先簽訂的調解協議顯失公平。
故在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由交警部門主持雙方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之后,一方當事人因新情況、新理由又起訴至法院的,應綜合當事人的受損程度及責任大小來認定損害賠償的范圍、項目和數額,不能以原先已存在的調解協議為由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私攬小區廣告收入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17違規領取失業金如何處罰
2021-02-18這些關于欠條,借條,收條的法律常識你必須了解
2021-01-19男方外遇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19配偶宣告失蹤婚姻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4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繼承權受到侵害該怎么保護
2020-11-16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
2020-12-27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不小心撞死人有商業保險怎么判定
2021-03-12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保險合同的中止與終止有什么區別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