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的政府職能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信息公開已經成為政府的一項義務,是為民服務的體現。現在信息公開民事訴訟的案件逐漸增多,這類案件也成為法院受理案件的一大特點。由于在司法執行過程中,信息公開的行政訴訟可執行度不高,很多人對于信息公開行政訴訟審判中的問題并不是很了解。
一、政府信息分類
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包括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和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正確區分政府信息公開的類別,對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具有實際意義,筆者在實務中發現,部分當事人及代理律師容易混淆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和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以致于在訴訟中出現了被動局面。往往將屬于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采用申請方式要求公開,繼而訴請要求行政機關提供屬于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此類訴訟,將可能導致敗訴的結果。
《條例》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條規定了政府機關應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第十三條規定了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即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其中屬于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政府機關如果已經公開的,當事人應通過已經公開的途徑或方式(行政機關一般均已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獲取該類信息,不應按照申請方式要求行政機關提供。
如《征用土地公告辦法》規定,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方案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在征收土地公告之日起的45日內公告,土地管理部門一般都在門戶網站對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方案進行了公告。當事人如果要獲取該補償安置方案信息的,應通過土地管理管理部門的門戶網站獲取,而不應申請行政機關提供。再如城市房屋拆遷許可文件,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也已經按照法定程序在報紙或網絡上進行了公告或公示,該信息應由當事人直接通過報紙、網站等途徑獲取。
對已經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如果允許不特定的公眾都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提供的,將加重行政機關的負擔,明顯與《條例》規定不符。但是,如果行政機關未公開應當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則當事人應根據《條例》第33條規定進行救濟,可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和政府信息主管部門舉報,如未公開而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可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因此,在實務中,必須嚴格按照政府信息類別,正確選擇獲取途徑、方式及申請對象,否則在會造成走彎路的不利后果。
二、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條例》第33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該條文是人民法院受理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直接依據。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仍應根據行政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進行界定,并非所有的政府信息公開行政爭議都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1、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是否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政府信息分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兩類,其中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發生爭議的,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自無爭議。但相對人起訴確認不主動公開違法或要求履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法定職責,人民法院是否應當受理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一定的爭議和不同的觀點。一種意見認為,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指向的對象是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無權提起行政訴訟屬于公益訴訟,不應受理。瑞安市人民法院(2010)溫瑞行受初字第6號《行政裁定書》的裁判理由即為該觀點「注①」,裁定駁回原告起訴;一種意見認為,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與特定公眾有利害關系的,申請人認為沒有主動公開而提起行政訴訟,應當受理。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多起涉及屬于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行政訴訟案件。
筆者認為,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在該四項基本原則中,本身就存在與特定主體的具體合法權益相關聯的可能,比如應主動公開的征地批準文件會與被征收土地的承包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關聯性。當社會公眾的范圍因具體事由特定到具體主體時,如果該主動公開的信息與特定主體的人身權、財產權具有關聯的,就應當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因此,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行政訴訟是否屬于受案范圍,不應機械地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分類進行界定,應以該主動公開的信息是否對特定主體的人身權、財產權具有直接的影響為標準,無直接影響的,不屬受案范圍,反之,應屬受案范圍。
2、內部信息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最常見的“內部信息”為會議紀要、集體討論決定等,一種意見認為,內部信息是行政機關內部議事材料,不屬政府信息公開范圍,不應受理;一種意見認為,政府內部信息應區分具體的內容,如該信息設定了特定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則應公開,并作為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受理。筆者贊同第一種意見,內部信息分已經公開和未公開兩種類型,如果該內部信息的內容未公開的,對外本身不產生拘束力,故無論該內容是否涉及特定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均不屬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如內部信息已經公開的,也應當是行政機關根據該內部信息所實施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這一載體影響到相對人的人身權或財產權,而不是該內部信息本身直接拘束相對人,因而,相對人應對影響其人身權或財產權的具體行政行為提出訴訟,而不能起訴該內部信息。但人民法院在審查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時,可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一并審查該內部信息的合法性。
三、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主要類型及注意事項
當前實務中出現的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主要類型有:
1、被告未主動公開,原告訴請其公開之訴。
此類訴訟主要集中在《條例》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條所規定的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多數集中在城鄉建設和管理的重大事項、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對此類訴訟,需要注意是否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如果該信息與原告的人身權、財產權沒有直接關聯的,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2、被告未提供政府信息,原告訴請其提供之訴。
此類訴訟主要表現在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當事人提出申請后,行政機關未在法定期限內給予答復,也未提供的。據此,當事人可選擇“確認未答復違法”,或起訴要求提供。但對屬于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如當事人依申請方式要求行政機關提供,而行政機關未提供的,則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該當事人與主動公開的信息不存在人身權、財產權關聯,該訴不屬受案范圍,二是具有人身權、財產權關聯的,不應提出“確認未答復違法”或要求提供,而應變更為“確認未公開違法”,或訴請責令該行政機關依法公開。需要注意的是,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是針對不特定公眾的,即使當事人與該信息具有人身權或財產權關聯的,也只能要求行政機關公開,而不能要求提供。
3、被告逾期不予答復,原告訴請其依法答復之訴。
此類訴訟在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行政訴訟中均有出現,筆者認為,在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公開爭議中,如行政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答復的,申請人可以起訴要求其答復。但對于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公開爭議中,當事人往往也以申請的方式提出要求行政機關提供該信息,但行政機關未予答復,原告起訴要求答復。對此,筆者認為,《條例》第24條規定的答復期限,是針對依申請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而不適用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如訴請答復之訴屬于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未答復之訴不應受理。
4、被告答復不合法,原告訴請撤銷并要求依法答復之訴。
此類訴訟主要出現在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中,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依據《條例》第21條就下列事項作出的答復不服,可以提出訴訟:
(一)屬于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徑;
(二)屬于不予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三)依法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或者該政府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對能夠確定該政府信息的公開機關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該行政機關的名稱、聯系方式;
(四)申請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
但是,對屬于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如當事人依申請方式提出申請后,行政機關給予答復的,如當事人對該答復不服而提出行政訴訟的,應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雖然當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不屬于依申請的政府信息,但行政機關一旦作出答復,就構成獨立的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答復而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5、被告對原告申請作出不予公開決定,原告訴請撤銷并要求公開之訴。
此類訴訟主要是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行政機關決定不公開的,當事人可以就不公開決定提出撤銷之訴,且可以一并提出公開訴請。
6、被告公開信息方式不適當,原告訴請其依法公開之訴。
此類訴訟主要表現為當事人對依申請方式獲取的政府信息的形式不服,如電子文本與紙質文本的區別、是否加蓋核對印鑒等爭議。筆者認為,此類訴訟不應受理。就政府信息公開的立法目的而言,公開的信息主要是滿足當事人的“知情權”,而不是幫助當事人取證,行政機關只要以一定方式足以讓當事人完整獲悉該政府信息內容的,政府信息公開義務就已履行,但當事人往往出于取證的目的,認為行政機關公開的方式不適當,比如拒絕電子信息,要求紙質信息,或要行政機關加蓋核對印鑒等。對此類訴訟,筆者認為屬于行政訴訟法規定的重復處理,不應受理該類訴訟。
信息公開訴訟是一種新類型的訴訟方式,在以后的訴訟份額中占據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從上文可以看出,群眾關于信息公開行政訴訟審判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在法律適用方便也有很大的爭議。如果大家對于信息公開行政訴訟審判有疑問的話,可以向政府部門求助。
關于征地拆遷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拆遷信息公開的內容有哪些?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撞人之后逃逸怎么量刑,有什么量刑標準
2021-02-10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
2020-11-08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戶籍證明能否證明婚姻關系
2021-02-15反擔保措施有哪些種類,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2交通事故私了協議書范文
2021-01-23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成年被扶養人的界定
2020-11-29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信用卡違約金按天算嗎
2021-01-03辭退后還能辦病退嗎
2021-02-08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合同期滿后公司終止合同應該怎樣補償
2021-03-24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7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