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工作在很多地方都會有,國家為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土地的征收,重慶永川區也是征地的其中之一,永川區政府為了加大對征地工作的宣傳,對永川區征地信息公開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政府征地的政策和補償標準。有想深入了解的,可以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具體內容。
一、永川區征地信息公開的內容
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關于
進一步調整征地補償安置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我區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切實維護被征地單位和群眾的合法權益。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調整征地補償安置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渝府發〔2013〕58號)的有關規定,經區政府研究同意,對我區征地補償安置標準進行調整,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征地補償安置標準
(一)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土地補償費不分地類,按批準征收土地總面積計算,標準為每畝16500元。土地補償費為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獲得的補償,被征地土地補償費總額的80%首先統籌用于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代為劃撥到勞動保障部門;其余20%支付給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于發展集體經濟和安排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生產、生活。
安置補助費按轉非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每個轉非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36000元。安置補助費的支付按被征地農轉非人員的不同年齡段確定,對未年滿16周歲的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其安置補助費全額支付給個人;對年滿16周歲及以上的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其個人按照有關規定應繳納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總額的50%(具體標準按渝府發〔2008〕26號文件執行),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門從其安置補助費中代為劃撥到勞動保障部門,專項用于該征地農轉非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安置補助費的其余部分支付給個人,用于安排其生產、生活。
(二)農村房屋、青苗和地上構(附)著物補償
農村房屋補償按附表1所列標準執行。
青苗和地上附著物實行綜合定額補償,以批準征收土地總面積扣除建設用地的面積為準,每畝定額補償為青苗費3000元/畝、附著物7000元/畝,由征地單位支付給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再補償到戶。
構筑物據實清理補償(補償標準見附表2),由征地單位直接支付給所有權人。
二、調整搬遷補助、過渡費標準
(一)房屋拆遷屬貨幣安置或不屬安置對象自行調地自建的,每人一次性計發1300元搬遷補助費。
(二)搬家補助費:3人及3人以下戶按800元/次,3人以上戶按1000元/次,按2次搬家計發。
(三)房屋拆遷屬統建安置的,按實際過渡時間計算,每人每月計發250元,超期未進行安置入住的,每人每月計發300元過渡費,人員以每戶享受住房安置待遇的人數為準。
三、調整后的標準從2013年1月1日起執行。
四、2013年1月1日前已依法實施的征地補償安置,按原標準辦理。
附件:
1、永川區征收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構筑物補償標準
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30日
二、重慶市政務信息公開暫行辦法
重慶市政務信息公開暫行辦法
一、總則
第一條 為了推進政務公開,方便市民獲取政務信息,督促政府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職能的組織(以下簡稱政府機關)公開政務信息,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政務信息是指政府機關合法產生、采集和整合的與經濟、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相關的并以紙質、膠卷、磁帶、磁盤以及其他電子存儲材料等載體反映的內容。
第三條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是政務信息公開權利人,依法享有向政府機關提出政務信息公開申請、獲取政務信息的權利。
政府機關是政務信息公開義務人,依法履行公開政務信息的義務。
第四條 政務信息公開應當遵循合法、及時、準確和便民的原則。
二、具體規定
第五條 下列政務信息應當主動向社會公開:
(一)管理規范和發展計劃方面
1.市政府規章、各政府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以及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其他文件;
2.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計劃及其進展和完成情況;
3.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4.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
(二)與公眾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方面
1.影響公眾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疫情、災情或者突發事件的預報、發生及其處理情況;
2.扶貧、優撫、教育、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標準、條件及實施情況;
3.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的批準文件、補償標準、安置方案等情況。
4.行政許可相關事項;
5.政府機關辦事程序、辦事條件、依據和聯系方式;
6.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及其依據;
7.疫情、災情等重大突發性事件預報、發生及其處理情況;
8.與人口、企業、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有關的基本情況;
9.承諾辦理的事項及其處理情況。
(三)公共資金使用和監督方面
1.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報告及其執行情況;
2.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標情況及工程進度情況;
3.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政府采購限額標準、采購結果及其監督情況;
(四)政府機構和人事方面
1.各級政府工作部門的管理職能及其調整、變動情況;
2.政府機關領導成員的履歷、職責、變更情況;
3.公務員招考、錄用以及公開選任干部的條件、程序、結果等情況;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公開的其他政務信息。
第六條 涉及個人或組織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會影響的事項在正式決定前,決定部門應當將擬決定的方案和理由向社會公布,充分征求公眾意見。
第七條 下列政務信息依法不向社會公開:
(一)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
(三)法律、法規禁止公開的其他政務信息。
第八條 政務信息應當通過以下一種或多種形式及時予以公開:
(一)政府公報或者其他報紙、雜志;
(二)互聯網上的政府網站;
(三)政府新聞發布會以及廣播、電視等公共媒體;
(四)在政府機關主要辦公地點等設立的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政務信息公告欄、電子屏幕等場所或者設施;
(五)其他便于公眾及時準確獲得信息的形式。
第九條 市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在有效載體上公開發布,并應當自發布之日起30日內在互聯網上的政府網站公開,同時在市政府公報公開,并可采用其他形式公開。
其他政府機關的規范性文件,應當自發布之日起30日內在互聯網上的政府網站公開,同時可采用其他形式公開。
第十條 各政府機關應當編制并適時更新本機關的政務信息公開指南。
各政府機關應當編制并適時更新本機關屬于應當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務信息目錄。政務信息目錄應當記錄政務信息的名稱、基本內容的簡單描述及其產生日期。
有條件的政府機關,可以逐步編制本機關屬于依申請公開的政務信息目錄。
第十一條 各政府機關應當將本機關負責政務信息公開事務的機構名稱、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系電話、傳真號碼、電子郵箱地址向社會公開,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咨詢和查詢。
第十二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求獲得政務信息的,可以采用信函、電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向掌握該政務信息的政府機關提出申請。
申請人申請公開政務信息的,必須描述申請公開政務信息的內容特征,以便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能夠查詢。
第十三條 政府機關收到申請后,應當登記,并根據下列情況及時給予書面答復:
(一)屬于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可以獲得該政務信息的方式和途徑;
(二)屬于免予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不予公開;
(三)不屬于受理機關掌握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能夠確定該信息掌握機關的,告知聯系方式;
(四)申請公開的政務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
(五)申請公開的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更改、補充申請。
政府機關拒絕公開政務信息,必須由本單位主管領導批準,并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法律依據、救濟途徑和期限。
第十四條 要求提供的政務信息含有免予公開的內容,能夠區分處理的,政府機關應當提供可以公開的部分,不能夠區分處理的,應當拒絕提供。
要求提供的政務信息屬于本規定第七條第二項情形,可能影響第三方權益的,除第三方已經書面向政府機關承諾同意公開的外,政府機關應當書面征詢第三方的意見。第三方在要求的期限內未作答復的,視作不同意提供。
第十五條 公開權利人申請提供政務信息,政府機關應當在辦妥申請手續后當場提供;不能當場提供的,應當在辦妥手續后7個工作日內提供。
第十六條 政府機關答復申請人不予公開、不予提供的政務信息,不得再以有償服務或者變相有償服務的形式提供,不得通過與政府機關有關聯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以有償或者變相有償的形式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
第十七條 政府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務信息,有條件的可以安排適當的時間和場所,供申請人當場閱讀或者自行抄錄。應申請人的要求,政府機關可以提供打印、復制等服務。
第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與自身相關的政務信息記錄不準確、不完整、不適時或者不相關的,有權要求有關政府機關及時予以更改。受理的政府機關無權更改的,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機關處理,并告知相對人。
第十九條 政府機關應當無償提供政務信息。政府機關可以向申請人收取政務信息打印、復制的成本費用,具體標準由物價主管部門核定。
第二十條 在執行本辦法過程中,公開權利人認為政府機關的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一條 市政府辦公廳、各區縣(自治縣、市)政府辦公室主管政務信息公開工作,定期會同監察機關組織政務信息公開情況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通報。
第二十二條 政府機關違反本辦法的,由政務信息公開主管機構責令改正,并予以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由有關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三條 政府機關應當將政務信息公開的經費納入年度預算,保障政務信息公開正常進行。
第二十四條 依據本辦法應當公開的政府機關的有效規范性文件,在本辦法施行前沒有依法公開的,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30日內應當通過互聯網上的政府網站予以公開,也可以同時通過其他適當形式公開。
第二十五條 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60日內,各政府機關應當依據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編制并公開本機關的政務信息公開指南和應當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務信息目錄。
也讓大家積極支持政府的征地行為,確保國家的工程項目順利進行。征地涉及的人群一般都會很多,因此加強征地政策的宣傳是很有必要的,信息公開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手段,同時更具有權威性。
2020新農村征地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農村征地補償新政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發生交通事故首先怎么辦
2021-02-03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合同關系可否以侵權責任訴訟
2021-02-21單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損理賠
2021-03-01合同債權質押涉及到三方當事人是誰
2020-11-10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保險合同訂立有關問題
2021-01-13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