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緩刑看守所釋放程序是什么
如果判決時是被羈押在看守所的,法院會先辦理取保候審手續把人放出來,如果開始就是取保候審的,判完就可以直接走人,但是要接受社區矯正。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于第一審的判決和裁定,必須是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沒有上訴,人民檢察院也沒有提出抗訴,并且已過法定的上訴和抗訴期限,才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才具有執行的效力。因此,如果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押,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限未滿,第一審人民法院不能依據一審判決將在押的罪犯予以釋放,但根據有關司法解釋,一審法院可以先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改為監視居住或者取保候審,并且通知有關的公安機關,待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后,再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由公安機關交罪犯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考察。
法院宣告緩刑以后,必須先行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改為監視居住或者取保候審,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接到法院決定后,應無條件的辦理釋放手續,發給釋放證明。最遲當日24時之前,被宣告緩刑的罪犯就可以離開羈押場所回家了。
緩刑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根據我國刑法典第72條、第74條的規定,適用一般緩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緩刑的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的特點,決定了緩刑的適用對象只能是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輕重是與犯罪人被判處的刑罰輕重相適應的。我國刑法典之所以將緩刑的適用對象規定為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為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
2、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這是適用緩刑的根本條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雖然被判處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不能表明不予關押也不致再危害社會,不能宣告緩刑。但必須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適用緩刑,因而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只能是審判人員的一種推測或預先判斷,這種推測或判斷的根據,依法只能是犯罪情節較輕、犯罪人悔罪表現較好。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較深,有再犯之虞,適用緩刑難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適用緩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緩刑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判緩刑應當經過辦理取保候審手續,然后判完就可以直接走人,但是要接受社區矯正。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權錢壞軍婚 案發進牢獄
2021-02-16交通事故訴訟時效過期怎么辦
2021-01-22定額發票能報銷嗎
2021-03-09財產保全錯了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26共同債務人和連帶債務人的區別
2021-03-05因為商場裝修造成了損失怎么賠償
2021-02-27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房產部門可否撤銷房屋產權證
2020-11-24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用人單位調動工作地點,勞動者有權拒絕嗎
2021-02-26人壽險的投保額如何估算,哪些人需要購買人壽險
2020-12-2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肇事逃逸能走保險嗎
2021-03-16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