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緩刑看守所釋放程序是什么
如果判決時是被羈押在看守所的,法院會先辦理取保候審手續把人放出來,如果開始就是取保候審的,判完就可以直接走人,但是要接受社區矯正。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于第一審的判決和裁定,必須是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沒有上訴,人民檢察院也沒有提出抗訴,并且已過法定的上訴和抗訴期限,才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才具有執行的效力。因此,如果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押,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限未滿,第一審人民法院不能依據一審判決將在押的罪犯予以釋放,但根據有關司法解釋,一審法院可以先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改為監視居住或者取保候審,并且通知有關的公安機關,待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后,再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由公安機關交罪犯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考察。
法院宣告緩刑以后,必須先行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改為監視居住或者取保候審,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接到法院決定后,應無條件的辦理釋放手續,發給釋放證明。最遲當日24時之前,被宣告緩刑的罪犯就可以離開羈押場所回家了。
緩刑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根據我國刑法典第72條、第74條的規定,適用一般緩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緩刑的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的特點,決定了緩刑的適用對象只能是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輕重是與犯罪人被判處的刑罰輕重相適應的。我國刑法典之所以將緩刑的適用對象規定為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為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
2、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這是適用緩刑的根本條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雖然被判處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不能表明不予關押也不致再危害社會,不能宣告緩刑。但必須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適用緩刑,因而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只能是審判人員的一種推測或預先判斷,這種推測或判斷的根據,依法只能是犯罪情節較輕、犯罪人悔罪表現較好。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較深,有再犯之虞,適用緩刑難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適用緩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緩刑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判緩刑應當經過辦理取保候審手續,然后判完就可以直接走人,但是要接受社區矯正。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律師收費標準,律師費誰出
2021-01-08公司法人變更是否影響債務承擔
2021-01-05物權期待權的保護條件
2020-12-31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破產和解程序中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2020-11-27破產人無財產可供分配了該怎么辦
2020-12-16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離婚協議需要公證嗎
2021-03-18簡易程序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2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高中學生死亡學校負責法律責任嗎
2020-12-01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9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