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租房遭遇強拆,如何維權?
1、當事人對其租住的直管公房被強制拆除的行為是否具有提起本案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應以是否屬于訴爭行政行為的相對人或利害關系人為判斷標準。
庭審中,被告方一般會這樣辯解,一是原告方作為承租人已經被公房管理人解除房屋租賃合同(一般是下發解除租賃關系的通知或搬離通知),從而與涉案被拆除房屋沒有權屬上的關系為由,主張原告不具有提起訴訟的主體資格。二是主張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作出的對于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決定,其實質是針對房屋所有權人作出的行政行為。而作為地上房屋的承租方,并不是行政行為的行政相對人。其所享有的相應民事權益可以通過民事途徑向房屋的出租方尋求解決。從而否定原告方的訴訟主體資格。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可見,除行政行為的相對人外的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樣具有原告主體資格,有權對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判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與行政行為是否具有“利害關系”,通常要考慮三個基本要素:是否存在一項權利、該權利是否屬于原告的正當權利以及該權利是否可能受到了被訴行政行為的侵害。
2、關于確認涉案強拆行為是否合法,應以相關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
庭審中,被告方會常常會這樣辯解,即稱對公租房的強制拆除行為是在與公房管理人簽訂補償協議后雙方達成一致的事后拆除行為,是合乎法律規定的。而對地上自建私有建筑物的拆除屬于對違法建筑的處理,也是合乎法律規定的。
二、公租房拆遷補償不滿意應該怎么維權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對公租房拆遷補償不滿意的,被拆遷人是可以拒絕拆遷的,如果被強拆的,可能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申請行政復議。
相關法律規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如果公民沒有足夠的經濟水平購買屬于自己的房產時,當事人也是可以向國家申請公租房或者廉租房的,如果當事人在使用公租房或者廉租房的過程中出現了拆遷或者其他的情形后,當事人也是可以向拆遷部門索要一定的經濟賠償,必要時可以通過訴訟方式來解決的。
行政強拆補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強拆要滿足哪些條件?
最新關于強拆的法律法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養子女對生父長時間扶養有繼承權嗎
2020-11-28購房黃皮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4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借調工作后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9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保險合同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5保險欺詐的三種仲裁方式
2020-11-21分紅保險的特點與分配方式分別是什么
2020-12-09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12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五條是什么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