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殺人逃逸怎么判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它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觀要件
(1)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2)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3)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3、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
4、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犯罪行為人在做出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后,沒有對其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采取相應的救濟措施而逃跑,還不自首或者是抗拒公安機關抓捕的,這中行為在中國刑法中是屬于犯罪行為性質極其惡劣的罪行之一,所以,對于故意殺人逃逸,應當判處死刑、無期徒刑。
怎么判斷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量刑標準
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公司收購協議怎么寫,簽訂公司收購協議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04融資租賃設備能否再抵押擔保
2020-11-17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交通事故皮外傷住院有期限嗎
2021-01-22企業破產內退職工的補償金如何計算
2020-12-292020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02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上級法院可交給下級法院審理的案件有哪些
2021-02-06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如何判定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2021-02-03如何辦理執行案款提存手續
2021-01-11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涉外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境內涉外勞動關系有哪些
2020-11-27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車險理賠:體現服務的窗口
2021-02-04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