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認的商業道德的手段和方式,與其他經營者相競爭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不正當競爭行為五花八門、形形色色、舉不勝舉。所以,各個國家的競爭法律制度往往首先對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概括性的規定,然后再具體列舉出典型的、突出的、在一定時期內比較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明文加以禁止。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列舉出十一種行為,其中四種屬于限制競爭行為,另外七種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現將這七種行為分述如下:
混淆行為
混淆行為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經營活動中,以種種不實手法對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作虛假表示、說明或承諾,或不當利用他人的智力勞動成果推銷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使用戶或者消費者產生誤解,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同業競爭者的利益或者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1.行為種類。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的規定,下列行為均屬于混淆行為:
(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注冊商標權是知識產權的重要權利之一。商標法對注冊商標權的內容、行使方式、保護范圍作了專門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禁止,其立法意圖是編織更嚴密的法網,使這種行為受到來自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兩方面的防范和制裁。因此,在法律責任上,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對此種行為依據商標法加以處罰。若不能適用商標法制裁,而行為人確實對他人注冊商標造成損害的,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追究法律責任。
(2)與知名商品相混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規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7月6日發布《關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對保護知名商品作出了全面細致的規定。所謂“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所謂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是指知名商品獨有的與通用名稱有顯著區別的商品名稱。
法律、行政規章之所以對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進行保護,是因為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是權利人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在使用過程中,權利人投入一定的人力財力進行宣傳,才使其由普通商品成為知名商品。他人擅自制造、使用、銷售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目的在于利用其良好的商品信譽和一定的知名度推銷自己的商品或牟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不正當屬性是顯而易見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歸屬,在有多人主張權利時,應當依照使用在先的原則予以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公司可以通過募集設立
2021-03-13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滴滴順風車怎么收費
2021-01-02在商場受傷了十級傷殘怎么辦
2021-02-08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2020年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法律規定
2020-12-14勞動合同是實習期過后簽的嗎
2020-11-16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出車禍對方跑了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1-27農村集體土地對外承包合同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0土地管理是否近三十不會做出變動有何原因以及案例
2020-12-08農村拆遷安置標準不統一怎么辦
2020-12-11拆遷補償方式是什么
2021-02-26什么是城市房屋拆遷
2021-02-24被迫簽訂征收補償協議該怎么辦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