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行為可以分為哪些分類
所謂壟斷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違反競爭法規定的行為,其目的在于擴張自己的經濟規模或形成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地位。
根據《反壟斷法》的規定,壟斷行為包括以下幾點:
(1)達成壟斷協議。是指在兩個以上的經營者之間達成的旨在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壟斷協議又分為橫向壟斷協議和縱向壟斷協議兩種。
橫向壟斷協議是指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之間達成的旨在排除限制相互競爭的協議。主要表現為: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限制購買新技術、新設備或者限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聯合抵制交易。縱向壟斷協議是指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之間達成的對競爭造成排除、限制影響和作用的協議。主要表現為: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
(2)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也稱為濫用市場競爭優勢。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是指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濫用其支配地位,從事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行為。主要表現為: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經營者集中,不僅指兩個以上的經營者合并后形成一個更大的經營者,因而影響到市場的結構和競爭狀態;而且指一個經營者通過特定的行為取得對另外的經營者部分或者全部控制權,同樣影響到市場的結構及競爭狀態。我國《反壟斷法》規定了三種經營者集中的形式:
一是經營者合并
二是經營者通過取得股權或者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
三是經營者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經營者集中是發展規模經濟、提高經營者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經營者通過市場競爭做大做強的重要表現。但是,過度的經營者集中,特別是影響市場結構和競爭狀態,產生壟斷(即獨占性經營)的集中,也會導致或加強其市場支配地位,在一定范圍限制競爭,損害市場的效率。所以,作為壟斷行為表現的經營者集中,在客觀上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
以上便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問題復雜,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能按遺矚算嗎
2020-12-15法津顧問必須是律師嗎
2021-02-11股權質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09合同和中介服務確認書的區別
2021-03-08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員工不同意調崗公司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7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應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1-02-16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上了全險 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20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保險受益權的變更
2020-11-29建筑房屋總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2-21林地承包多少錢一畝
2020-11-09土地流轉補償方案的相關內容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