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二、征地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征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并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用土地方案的實施。征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在我國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的不同,其征地的賠償金額也是不一樣的。國家為了更好的建設美好和諧的社會,會根據需求向農民征收土地,以此來達成建設的目的,為了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不受侵害,依法進行征地補償是非常重要的。
征地補償費計算方式
征地補償款分配時,如何處理?
征地補償協議書是怎樣寫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起訴共同保證人的訴狀
2021-03-12消費者投訴方法是什么
2021-01-10繼承權喪失有什么特點
2021-01-23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合同還沒到期辭職了合同會解除嗎
2021-03-17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別
2020-12-05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哪些糾紛屬于勞動爭議糾紛
2021-03-19飛機延誤賠償在哪領
2021-03-16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
2020-12-18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2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1-16拼車一族該如何購買有效的保險
2021-02-22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土地轉讓的流程和所需材料是什么
2021-02-04沒有房產證的農村自建房拆遷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9對房屋司法強制拆除需要什么流程
2021-01-07拆遷安置房有房產證不滿五年可以交易嗎
2020-12-13買房預算的6點重點考慮范圍
2020-11-26拆遷人的基本義務是什么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