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車公用”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各種各樣,但按照損害對象劃分,大致可以將“私車公用”發生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損害分為以下三類:
1、事故造成職工本人或職工車輛損害
法律上,“私車公用”期間發生事故,造成職工負傷、殘廢或死亡,都屬于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并應享受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的待遇。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有明確規定,即只要是非上下班途中因公受害,不管責任大小,就能享受工傷、工亡的相關待遇。而職工駕駛車輛正常上下班雖不屬于“私車公用”,但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款規定,職工本人上下班途中駕駛自有機動車發生事故造成本人受傷、死亡,職工本人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不能認定為工傷、工亡,其余則可以認定為工傷、工亡。保險公司賠償上,因考慮到人的生命、身體無價性,“私車公用”發生交通事故,無論職工本人承擔何種責任,其都有權按照保險合同請求保險公司賠償。
而對于職工在執行公務時造成本車車輛發生損失,司法實踐中參照《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除保險賠償外其余損失最終應由單位承擔。
2、三者人員或三者財產遭受損害
在車輛事故造成三者或三者財產損失時,明確了職工“私車公用”的性質,即其到底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的基礎上,該損害責任承擔主體就顯而易見了,按照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保險公司理賠后,該職工因履行職務的駕車行為所產生的其余法律后果均應由單位承擔。
3、車輛同乘人員遭受損害
若為該公司的乘客,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和交通事故保險公司雙重賠償。若為其他非公司職工的乘客,則由車主或駕駛員承擔責任,同時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定,該職工因履行職務的駕車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最終應由單位承擔。。
綜上所述,合法“私車公用”行為無論發生何種損失,其損失在工傷賠償和保險賠償后的剩余部分,最終由接受車輛服務的單位買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安全事故股東有什么責任
2021-02-02醫療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1-27孩子在學校吃飯食物中毒怎么辦
2021-02-28請律師到看守所多少錢
2020-12-19公司增資公司注冊資金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7破產法司法解釋
2021-03-20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021-02-08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房屋抵押給擔保公司后能否買賣
2021-01-15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勞務工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18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