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車公用”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各種各樣,但按照損害對象劃分,大致可以將“私車公用”發生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損害分為以下三類:
1、事故造成職工本人或職工車輛損害
法律上,“私車公用”期間發生事故,造成職工負傷、殘廢或死亡,都屬于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并應享受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的待遇。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有明確規定,即只要是非上下班途中因公受害,不管責任大小,就能享受工傷、工亡的相關待遇。而職工駕駛車輛正常上下班雖不屬于“私車公用”,但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款規定,職工本人上下班途中駕駛自有機動車發生事故造成本人受傷、死亡,職工本人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不能認定為工傷、工亡,其余則可以認定為工傷、工亡。保險公司賠償上,因考慮到人的生命、身體無價性,“私車公用”發生交通事故,無論職工本人承擔何種責任,其都有權按照保險合同請求保險公司賠償。
而對于職工在執行公務時造成本車車輛發生損失,司法實踐中參照《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除保險賠償外其余損失最終應由單位承擔。
2、三者人員或三者財產遭受損害
在車輛事故造成三者或三者財產損失時,明確了職工“私車公用”的性質,即其到底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的基礎上,該損害責任承擔主體就顯而易見了,按照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保險公司理賠后,該職工因履行職務的駕車行為所產生的其余法律后果均應由單位承擔。
3、車輛同乘人員遭受損害
若為該公司的乘客,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和交通事故保險公司雙重賠償。若為其他非公司職工的乘客,則由車主或駕駛員承擔責任,同時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定,該職工因履行職務的駕車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最終應由單位承擔。。
綜上所述,合法“私車公用”行為無論發生何種損失,其損失在工傷賠償和保險賠償后的剩余部分,最終由接受車輛服務的單位買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網絡暴力到什么程度可以起訴
2020-12-21解除合同的條件是什么,解除合同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09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贈與房產配偶有份嗎
2021-01-25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鄉村規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自家車撞自家車的話保險要賠償嗎
2021-02-11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保險公司會破產嗎
2021-03-10房地產公司拆遷補償費如何核算
2020-11-20養殖場關閉禁養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3-01空白的安置補償協議可以簽嗎,會有什么風險
2020-11-26農村征地拆遷款都包括哪幾項,補償屬于誰
2021-01-06廉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南寧市拆遷補償款最高得多少
2021-01-20